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两千年古镇的“新生”

2015-05-20     来源 : 广西日报    作者 : news


      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再次被命名为第四届全国文明镇,这是该镇从2005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文明镇后,第四次荣登全国文明镇榜。这座有史载已2200余年的古镇,在全国文明镇的创建中,找到了“新生”。

  鼓起创建“口袋”

  “欢迎来我家做客!”南康镇高田村牛根芦的村民龚世强敞开家门迎接我们,宽敞明亮的楼房窗明几净,显眼处挂着“星级文明户”“自治区和谐邻里”的牌匾。这几年,龚世强和村里人一起种植甘蔗、蔬菜,做起了大米加工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多次出资帮助邻里发展致富项目,对于老人、贫困户来加工大米也从不收钱,大家都对他交口称赞。

  “好日子全靠村委带!”龚世强说,过去村里都是烂泥路,是村干部一家家做工作,带领全村人完成了村道硬化。

  “路修好了,村干部在村里的威信和凝聚力也就有了,近年来推动实施土地流转、清洁乡村等工作都十分顺利。”村支书邓明旭说,目前村里引来台湾企业投资种植芦笋150亩,每天还有好几车豆角运往北上广。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自觉捐资投工投劳铺设绕村路2800多米,建起垃圾池、沼气池等基础设施。

  牛根芦只是南康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01元,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5万元,增长2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成为乡镇的孜孜追求,更是居民的灵魂归宿。

  扮靓城乡“面子”

  南康古村庄、古庙宇、古街道等“古物”数不胜数,其中最亮点是著名的“骑楼街”。南康的骑楼面积之大,保存完整实属罕见,成为这个古镇独有的底气。对这些历史文化、自然资源,该镇会同规划、住建、文化等部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了《南康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南康镇自然资源保护措施》等保护文件,引资3000多万元对解放路骑楼老街等18个项目进行修复。

  走进解放路长600余米、宽9米的骑楼街,只见骑楼墙面线条简约、工艺精细,整街的女儿墙平直划一、装饰从简,街面平整洁净,不时可见草木、垃圾桶、雕像。83岁的“土著”陈老伯自豪地说:“骑楼这么多年都是老样子,可卫生和绿化却是越来越好了!”

  该镇以建设生态宜居文明村镇为目标,提升文明城镇品位,着力开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四化” 建设。3年来,全镇建设水泥硬底化村道100多条1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村道;造林面积2万多亩,种植绿化树30多万株;农户庭院种花、种草、种果,美化幸福家园的农户占80%以上。一路阔步前进的南康,用“扮靓”见证着这个文明古镇追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变革。

  广场“以文化人”

  入夜的南康镇分外热闹,群众积极开展健身舞蹈、民间曲艺、粤曲粤剧等各种文化活动,其中最富特色的是“南康调”,俗称“卖鸡调”,以南康话声腔入调演唱,深受群众喜爱。

  据了解,南康调与花灯、社戏、地戏等民间曲目,都是南康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对粤剧《望江亭》《春草闯堂》《十五贯》等60多个传统古装戏进行改编,并对“老杨公”“耍花楼”等南康调进行了挖掘整理。

  3年来,该镇投入800多万元,在镇中心区建成朝阳、南珠等5个休闲广场;在农村建设了18个村文化广场、5个村公共服务中心、65个宣传文化专栏、108个篮排球场;依托文化广场组建起各类文艺队伍100多支,开展健身操、腰鼓、舞龙舞狮、太极拳、绘画、书法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挖掘发展特色文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逐渐塑造了古镇的鲜活灵魂。说起这些,南康镇党委书记杨耀认的话语透着喜悦:“我们将继续在提高档次、巩固发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把全国文明镇成果巩固下去,让广大老百姓真正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