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品牌引领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11-15    来源 :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 黄竞仪

丰收季节的哈尔滨,不仅色彩斑斓,更是米香诱人。来自世界各地的稻米业界朋友 齐聚哈市,举办2018中国国际大米品牌大会 第二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稻米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请允许我代表大会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嘉宾,各位企业家、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注、支持中国优农协会发展,长期携手致力于农业发展研究的各国专业组织、国际友人和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感谢!

仓廪实,天下安。对一个有着13亿多人 口的大国来说,重农固本一直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中国 粮食产量已经连续6年达到和稳定在1.2 万 亿斤以上,今年有望再获丰收。前不久,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随即考察东北粮仓,首站便来到“中国绿色米都”建三江。总书记当时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可见,大米等主粮产业对于中国的极其重要性。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发展主线,农业正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个大背景下,品牌的重要引领作用,非常有利于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推动农业发展向内涵集约型和质量效率型转变,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目前,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已进入发展黄金期,驶入快车道。这其中,稻米品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各地涌现出一批稻米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作为五谷之首,稻米一直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耕种与食用历史都相当悠久。全 球约5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主要分布在 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 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 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以稻米为主要食粮。但是,在稻米的发源地中国,稻米品牌在农产品品牌整体发展有限的情况下,也面临诸多问题。区域性品牌居多,品牌小、杂、乱的现象十分突出,稻米品牌的成长相对缓慢;同质化严重,产品丰富程度偏低,产业链下游的高端米制品以及多元化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大米加工企业进入门槛低,企业小散弱的局面导致行业的品牌整合力弱,过度集中于产业链低端,影响行业品牌做强做大。总体来说,稻米品牌混杂、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企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中国优农协会始终致力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服务,致力于品牌 农业的发展。2016 年 12 月,在农业 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支持下,中国优农协会与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评选 出“2016 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 牌”“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 心企业”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有力推动了优质稻米品牌的发展。中国稻米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其发展应依托整个产业体系各方面、各环节的全面提升。

乡村振兴是中国“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刚刚印发的《乡村振兴战 略规划(2018 -2022 年)》提出,要 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要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展会。这是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的总纲,也为以品牌为引领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我就稻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 品牌产业化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加快整合区域内各项经济要素,打造全产业链条,提升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品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科学引导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分工,吸引优秀稻米加工企业共享资源、服务和分工;要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稻米生产基地,建设物流配送、产品展示和市场营销体系;要加快主产区的加工业发展,推进精深加工,提升行业整体加工水平,加强主产区产加销的整体构建和区域合理分工,通过产后减损实现增产增效增供增收,拓展稻米加工转化增值空间。

二是进一步推广创新成果,提升 品牌科技含量。要推进技术研发,构建“产学研推用”有机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稻米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广泛开展科企技术对接活动;要积极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团队、生产能手、技能人才和精通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要强化质量管理,积极完善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及相关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建立检测检验、质量标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稻米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强品牌整合和保护,继续发展产品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共性突出问题,协同推进重点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进一步挖掘优质资源,提升 国际竞争力。要深刻把握优质特色农业资源的产地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突出品牌的深厚内涵;要挖掘特色、特质、特点,突出差异性,追求高品质,进军高端市场,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崛起之路;要形成互动的技术创新网络,力求与国际上保持信息与能量交换,利用集群效应在本地化基础上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要找准目标市场,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推进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流通,迅速提升在区域、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优势,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近年来,中国优农协会与各方面合作伙伴一道,率先建议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动设立了“中国品牌日”;开展了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调查发布,构建了国家农业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创办了《优质农产品》期刊,并利用新媒体传播农业品牌故事;开展了“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并深入各地,设 立了20 余个分支机构,促进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和提供专业服务;组团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推动农业走出去,牵头创立了“国际农业协会联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省市举办 特色优质农产品展会,运用VR、AI技 术构建优质农产品信任系统,与京东、国美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造诸多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促进农业品牌发展,创建了诸多新载体,拓展了多个新平台。

赓续过往,行稳致远。当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优农协会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与合作伙伴一道,以品牌为引领,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我国农业品牌质量提升中有更多新作为,努力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