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前些日子逛超市,我偶然看见水果档上摆有久违的熟悉的枣,这些天来,记忆深处的一种情结不断涌现脑海——我想起故乡鄂梅枣来。故乡绿色的引领者,不是寒 北参天的白杨,亦非江南婀娜的垂柳,而是枣树。
故乡的枣树数量可观。全村八九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枣树,多者一户十几棵, 少者亦有三五棵。这些枣树错落有致地在屋前屋后簇拥着农舍,若称故乡为“枣树村”,那真名副其实了。
初春时分,杨柳枝头已布满新叶时,那木梓树、苦楝树、泡桐树也新叶初发, 此时的枣树枝条上才长出芽苞来。枣树抽芽,在故乡的众多树种中是最后的。
然而,枣树值得赞美。
当春天的脚步还未踏上大地之 前,那梅、那雪便争春了。不是吗?
“梅雪争春未肯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苦得“词客骚人费评章”。而当春天的背影渐渐远去时,那些在春光里风骚领尽的桃花仍不愿隐退,只顽固地“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愿“零落成泥辗作尘”,真有些贪恋春光。只有那小小的枣花,隐忍自己,让春光更多地洒向别的花儿。枣树的风格不是高尚的吗?在枣花盛开时,那细小、淡黄色花儿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那时节,整个村庄沉浸在清香馥郁的氛围中,“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在此时的故乡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花谢后便进入果实成长期。在时间上,一般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农历七月结束。花谢蒂落后便长出枣子的雏果,雏果很小,圆锥状,极像印刷电路板上标准焊点,雏果渐渐长大成幼果,青青的。到农历七月便进入果实成熟期,刚成熟的枣子呈淡黄色,熟透了则变成暗红色,有光泽并散发出诱人
的果香。
故乡的枣树成百上千棵,树的外 形上并无明显区别,但至少有6 个品 种,它们结出6 种形状与味道不同的 枣子来。这6 种枣子的学名,村里人
不一定清楚,我也没去考究过,但便于称呼,村里人还是一一给它们起了 俗名: 果肉甜而结实、外形像马身的
叫“马枣”;果肉甜而脆、外形肥大的叫“泡枣”;果肉甜而微酸、外形椭圆状且娇小的叫“米枣”;果肉甜而带牛奶香,状如蚕茧的叫“牛奶枣”。
另有两种,村里人以其树苗发源于村后一个叫“下路弯”的山谷,而起名叫“下路弯枣”。在那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这些香甜可口的枣是大自然对村里人的恩惠,也增添了村里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幸福,也为我的童年记忆带来过骄傲。说来奇怪,故乡方圆十几里的山村,没有一个村庄有我们村枣树多、枣子好吃。与我们村相距不到一里路的邻村就只有零星几棵枣树,且是很普通的那种枣树。每当枣子成熟时,硕果累累的枣子着实让邻村的孩子们羡慕不已,嘴馋不已。村里人也曾为邻村或远处的亲朋好友送些树苗,让他们栽种,无奈十有八九难成活,只好放弃。所以后来只好每当枣子成熟了,村里人就拣些好枣子送给外村的亲戚朋友。村里人吃枣就方便多了,乡亲们在劳作之余,走到枣树下伸手就是,很方便,像吃油炸花生米一样不费劲。而孩子们则“有肉嫌肥”,常常爬到树上挑又大又甜的吃。孩子们爬上树杈间时常嫌衣服口袋小,他们将上衣掖进短裤,这样枣子可装进上衣里,容量大增。当他们从树上溜下来时,腰间鼓鼓的,此时若被调皮的伙伴盯上,会从背后猛地将短裤往下一拉,那些枣子便一股脑儿散落在地上,接着大家笑着蜂拥而上群起而分之。然而,要把枣子都从树上弄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人们通常用竹竿敲打枣子,小孩子则在地面上捡。每逢打枣子时,枣树的枝条常被折磨得“皮开肉绽”。但是,为了将自己的生命精华——果实奉献给万物之灵的人类,枣树身受皮肉之苦是毫无怨言的,第二年照样开花结果,若无其事。
记得在那“农业学大寨”的年代
里,枣子曾为村里人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村里人将成熟的枣子拉到城里去卖,可挣得些油、盐、肥皂等日用品的开支钱。有一年,我正上小学二年级,姐姐上三年级,父亲叫我们姐弟俩挑些枣子到镇上卖,挣个学杂费。我和姐姐轮换挑上两提篮枣子,早早地来到小镇。当时,我和姐姐不会使用杆秤,就准备了一个竹筒当量具,
一竹筒枣子一毛钱。那次竟然将20 来 斤的枣子全卖完,共卖出3.2元,心里 颇高兴了一阵子。但令我和姐姐遗憾
的是这3.2元钱只能交清我们姐弟俩中 一人的学杂费。后来几年里,枣子不好卖了,我也离开故乡到外地读书了, 对枣子的记忆也少了。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曾 被乡亲们一度戏称为“嫁不出去的姑娘”的枣子身价又高起来,成为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一个个枣商慕名来村里订货,像订婚;有的干脆开 着货车来收购,像迎亲。
故乡的枣子,随着商贩的车子走 向远方。一部分在他乡的市场上销售,更多的则是加工成蜜枣,那些经过若干工序精制而成的蜜枣还被送上轮船 漂洋过海!
如今,我已多年未回故乡湖北黄梅了,时光像流水冲散了许多往日的记忆。然而,故乡的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下了深深的烙印。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