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咖啡和甘蔗何以成为巴西农业支柱

2018-10-16    来源 : 小 尘

拉丁美洲盛产咖啡。巴西占据了南美洲中部广袤的土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平原,遍布着一望无际的耕地和草场; 中部、东部和南部是海拔500 米以上 的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为巴西发展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巴西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咖啡、蔗糖、橙汁、酒精、大豆、牛肉和禽肉的出口居世界首位。

据巴西农业部的信息,到2019 年,巴西农产品产量将占全球总产量 的3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 巴西种植着全球约30%以上的咖啡树, 在全球咖啡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其甘蔗的产量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咖啡和甘蔗,当之无愧地成为巴西农产品的两大支柱。

咖啡豆产量世界第一

巴西是名副其实的咖啡王国,被形象地比喻为咖啡世界的“巨人”和“君 主”。在全国 21个州中,17个州种植 约40亿棵咖啡树,从业农民约30万人。 其中,巴拉那州的产量占据了国内咖 啡豆产量的半壁江山,为50%,它和 圣保罗州、米拉斯吉拉斯州和圣埃斯皮里图州出产咖啡豆的总和,为全国 总产量的98%,它们的丰收与减产, 直接影响着全球咖啡市场。

在这四个州,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咖啡农场,绝大部分咖啡农场由私人经营。农民们通常在苗圃育种,经过一年的时间,咖啡树种长成树苗,才会被移栽到咖啡园种植。在巴西最大的咖啡种植区域巴拉那州,科技人员创建了一种新型的“封闭种植系统”,使树苗能更好地抵御寒风,保证小咖啡树更好地生长。最初的四五年,咖啡树不断向下扎根,向上发育树干,枝繁叶茂,树冠丰满,结出丰厚的果实。

一般来说,咖啡树生命最旺盛的 时期能持续15 年左右,也有少数营养 丰富、生命力更加旺盛的咖啡树二三十年都能为人类贡献累累硕果。但是,一旦咖啡树不再结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会被就地砍倒、铲除,以免和其他仍然健壮的树争抢养分。巴西咖啡豆产量世界第一,但绝大部分咖啡豆都是到销售地后再烘焙、研磨,即除了供应国内消费的部分,巴西出口的咖啡豆几乎是全球知名咖啡的“原始食材”。

巴西是淡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针对传统晒法咖啡果在长达两到三周的晾晒过程中会遇雨受潮导致发霉,从而影响咖啡豆质量的现象,巴西的农业科技人员开发出特殊的晒法以缩短处理时间。咖啡果去除果肉后,将沾满果胶层的豆荚曝晒一至三 天,再用机器烘干到12% 的含水率, 即可放入储存容器。这大大缩短了晾晒时间,也减少了咖啡豆染上异味的机会,如此,借助深加工,提升了咖 啡豆的品质。

巴西的咖啡农场从业者会根据气候干湿度条件,各自选择日晒、半日晒、水洗、半水洗。比如湿度超低的米拉斯吉拉斯州中西部塞拉多,至今仍以日晒法为主,以彰显塞拉多特有的坚果味和甜感。而在南米拉斯吉拉斯州的农村则选用半日晒、日晒和水洗,以多元的处理方式,保持咖啡最纯正、美味的口感。

近年来,巴西咖啡业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从市场需求入手,在种植、加工与深加工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创建自己的品牌,生产出多元化的品牌咖啡产品。

位于圣保罗州摩吉安娜地区的OCoffee 农场,占地面积5000 公顷, 拥有7个子农场,共种植600 万棵咖 啡树,一排排高大茂盛,果实有黄色波旁和红色波旁咖啡豆两种。如同大多数咖啡农场一样,该农场也采用机械化采摘的方式,先采摘、后筛选;少部分采用人工剥离法采摘。农场拥有四台采摘机,完成采摘后,咖啡果被送进一套大型机器清洗,或使用机器烘干、打包,存入仓库。

实际上这个农场是一家颇具特色的咖啡企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家农场涵盖种植、加工、深加工、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农场平均每年 生产3.5万袋(60千克一袋)咖啡豆, 借助“自然水洗法”“完全水洗法”,机械化“日晒法”等手段,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出不同味道的品类,并创 立了自己的品牌Octavio Cafe。目前, 公司已有14 个品种的咖啡产品,以 适应不同的市场,它们除了在本土销售,其高端咖啡还直接销往日本、韩 国、英国、希腊、新西兰等20 多个 国家,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产业链。

在巴西的整个农业创新体系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国家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巴西农牧业研究所,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地、气候、水源、市场等进行大量的考察研究,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或制定推广政策,引导当地农民或农场主调整生产方式。他们还借助推广科研成果,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提高咖啡种植的现代化水平,比如,农业科研机构通过杂交培育或生物技术手段,不断对咖啡品种进行改良,使巴西咖啡的产量不断提高,品质持续优化,改变了过去单纯追求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种植园到现代化生产模式,巴西为国际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浓郁醇香的巴西咖啡,也撰写着巴西咖啡的辉煌。

蔗糖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和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 区。巴西种植甘蔗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目前,其收获面积占全球甘蔗收获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蔗糖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 、巴西约有7万个独立种植者,平 均每个独立种植者拥有700余亩土地, 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巴西政府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今,其甘蔗种植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科研人员还研发了高糖分甘蔗品种,这些做法都有效地降低了甘蔗的生产成本。甘蔗的连年丰收,既得益于巴西政府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得益于巴西农场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深信不疑。如今,巴西仍有65% 的森 林未开发,全国食品生产仅使用了7% 的国土面积。而巴西政府前几年出台的《森林法》,要求农场主在自己的 农场中保留20% 的森林面积来保证可 持续发展。

近年来,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培育和保护土壤肥力,杂交培育或生物技术手段,也同样用在了甘蔗的品种改良和种植方面。在巴西大大小小的种植园,化肥的使用非常有限,生物肥料仍然是甘蔗营养的主要来源,它由鸡粪、牲畜粪便等混合植物秆茎发酵而成。巴西有专门收购鸡粪的业主以及生物肥料生产商,他们将种植园周边畜牧农场的畜禽有机废物加工成有机肥,为甘蔗种植提供养料。同时,甘蔗被收割利用后形成的甘蔗渣,又成为生物发电的良好材料,从而形成了循环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在位于坎皮纳斯市周边的一家甘蔗种植园,红色的土壤含铁量较高,甘蔗苗被播种机直接铺设在犁好的垄沟内、覆土压实完成播种。一年后,甘蔗长大。这里的甘蔗每年被采割一次,一次播种可以连续采割五年,最好的产量年份是第一年。这里的海拔高度很适宜甘蔗生长,但多年前,其沙质土壤在雨季时容易流失养分,造成减产。

在巴西,有不少甘蔗田如同坎皮纳斯的这家甘蔗园一样,曾经土壤贫瘠。这些甘蔗田所在的热带稀树草原是巴西重要的植被类型,约占巴西国 土面积的24%,它们曾经是天然肥力 十分低下的“不毛之地”,为了改良土壤,确保五年生长周期内的营养供 应,巴西政府于2010—2020 年,投入 1970 亿雷亚尔的资金,不遗余力地保 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使之一贯保持充足的肥力。巴西农业研究院还通过优选、培育新良种、实验耕种、土壤改良、农作物轮作或套种等科技手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园每年在大田休闲期和种植季节采用有机鸡粪和植物秆茎等生物质覆盖大田,让土壤彻底“吃饱、吃好”。如今,这些贫瘠的土地已被改造成良田,成为大豆主产区和咖啡、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基地。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巴西农业部门提出低碳农业计划,包括复育被破坏的畜牧地,耕种、畜牧、森林结合,零耕作,种植森林,动物排泄物处理和气候变迁的适应等,保证包括咖啡和甘蔗在内的所有农作物优质高产。

在巴西,可持续的理念从农业延续到了工业和日常生活。甘蔗不仅被做成食品,还被赋予了更多“身份”。在巴西的大街小巷,有一半以上行驶的汽车是用乙醇作为燃料驱动的,不仅如此,一些农用飞机也用乙醇作为燃料,这些乙醇是从甘蔗渣中提取的。数据显示,巴西每年从甘蔗中提取的乙醇产量居全球第一。

巴西依托农业开发生物能源,相较汽油、柴油动力的汽车,用乙醇作为燃料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同 类汽油汽车的1/12,环保优势相当明显。 另外,巴西在甘蔗产业采用“糖—醇联动”模式,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调节糖、醇的供应情况。比如,在食糖价格低迷时,巴西政府会强制上调汽车使用乙醇做燃料的比例,再对汽油加税,扶持企业更多地从甘蔗渣中提炼乙醇,如此食糖的价格就能上涨。这样的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甘蔗种植者的利益,维护了甘蔗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巴西甘蔗大国的地位难以被撼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