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 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黑土地是不可多得的独特优质宝 贵资源。我国东北黑土区是全球仅有 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 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1/4,粮食商品量、 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最重要 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供 给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但是,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 用黑土地,在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也 带来了黑土流失、耕地地力和土壤微生 物活性下降,以及土壤贫瘠化、酸化、
盐碱化和污染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受 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 安全。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 黑土地生态保护已经付诸行动。2015 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 利用试点,经过两年的试点,黑土地
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能够恢复如初? 为一探究竟,笔者深入黑土地保护区 进行了调研采访,寻求如何在保护中 利用耕地,在提高粮食产能的同时兼
顾生态环境的农业可持续之路。
黑土变薄令人忧
“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 发芽。”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 土壤,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约4.8亿亩, 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自和 村,村党支部书记闫中杰挥锹挖开了一块地,不到30厘米,便露出了黄土 层。这让闫中杰甚是担忧:“以前的
土地土壤层较厚,脚踩上去就像踩在 海绵上一样,现在许多地方土壤板结 得厉害,踩上去根本看不到脚印。” 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显示,黑土地开垦20 年的,其肥力 下降1/3;开垦40 年的,其肥力下降 1/2。土壤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壤理
化性质的恶化、土壤板结、保持水土 性能差,成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可 持续农业的限制因素。
类似自和村黑土层变薄、地力下 降的现象,在东北黑土区并非个案。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的内蒙古自治 区阿荣旗、扎赉特旗是典型的黑土区,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 壤利用强度不断增加,黑土耕地质量 呈现“三低”态势。据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生态
调控能力低,这两个旗耕地轻度以上 的侵蚀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5.8%, 其中有19.7%的耕地存在中度以上侵 蚀,区域内耕层土壤变薄,地表砾
石遍地、沟壑纵横,部分耕地处于 弃耕边缘;二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低,阿荣旗、扎赉特旗旱坡地面积占 46.6%,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无灌溉
条件,旱地易旱,洼地易涝;三是综 合生产能力低,这两个旗部分黑土层 厚度从开垦初期的60~100厘米,减 至20~30厘米,生产能力明显降低。
正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 衍德所说,近些年来,东北黑土区高 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大豆、杂 粮等肥田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同
时,农家肥使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 加。黑土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在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耕 地地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以及
土壤贫瘠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超 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地已“伤痕累累”, 退化明显。据监测,黑土表层平均每 年流失0.3 ~1厘米,一部分耕地黑
土层厚度由开垦之初的80~100厘米 下降到目前的40 ~50 厘米,部分地 区下降到20 ~30 厘米,局部地区甚
至出现完全丧失腐殖质层的“破皮黄 黑土”。 相关专家已发出警告,如果不加 以保护,黑土继续退化,东北“大粮仓” 的基础不牢,优势也会失去,引以为
自豪的宝贵黑土地资源将不复存在。
探索黑土地保护模式
绝不能让黑土地这一宝贵资源枯 竭,保护工作势在必行。2015年,中 央一号文件专门把“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纳入文件之中。同年,中央财
政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黑土区17 个县(市、区)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 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每个试点县(市、 旗、区)实施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每个试点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力争 用3年时间,实现试点区域耕地地力 提高0.5 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 量提高3%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30
厘米以上,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 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测土配 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016年,《关于做好2016年部分 财政支农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再次 强调,东北地区要继续落实好黑土地 保护利用试点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
总体设计,着力探索和总结可复制推 广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技术 规范和工作机制。 吴岚显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
区新民村岚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指着合作社的玉米田对笔者 说:“这片地在1995年之前还很暄, 那时旋耕后一脚能踩进去10多厘米,
根本进不去人,这些年旋耕后只能踩 进去3~5厘米,地越种越薄,再不 治理不行了。”幸运的是,合作社的 地被列入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仅
仅两年,项目成果已经初显,吴岚显 赞不绝口:“这两年施用有机肥,玉 米没有倒伏了,更关键的是玉米含水 量降下来了,以前收完卖不了还得堆
放降水,到开春不管啥价都得卖。现 在玉米的水分只有26%,而且籽粒饱 满色泽好,今年合作社的4500亩玉米 已经同大连客户签好合同,收获后直
接从地头拉走。”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虹博农机专 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贺信决定把合作社 的1500亩土地全部改种大豆。李贺信
说,有了米豆轮作等黑土地保护措施, 大豆的产量上来了。这两年,李贺信在当地政府农业部门的帮助指导下, 通过实施秸秆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
米豆轮作等技术,不仅大幅减少了化 肥使用,降低种植成本,还保护了耕地, 提高了产量。
辽宁省选择铁岭县和法库县开展 黑土地保护试点,实施了减缓黑土层 变薄技术。辽宁省农委副主任陈健介 绍说,每个试点县实施黑土地保护技
术15万亩,试点期限3~5年。对3 度以下的坡耕地,改为机械起垄横向 种植;对3~5度的坡耕地,改为短 坡种植,等高修筑地埂;对5度以上
的坡耕地,改为等高U型沟,纵向修 排水沟。每亩补贴1000元,补贴资金 100万元。 两年来,保护黑土地工作进行得 如火如荼。
黑土地保护正走向可持续
东北黑土地的保护与治理不仅是 一个区域性问题,更事关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建设,是 一项“系统工程”。为把饭碗牢牢端
在自己手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 护好珍贵的黑土地。正如中国社会科 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所 说,应将黑土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
作为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使其上升到 国家战略。 试点项目为黑土地的保护带来了 希望,自开展以来,各地区统筹考虑 土肥水种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
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坚 持走用养结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 用中保护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套“可复制、可推广、能落地、接
地气”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模式和 有效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有机肥利用增肥。各地根据不同 纬度重点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覆 盖还田和秸秆堆沤还田等不同的秸秆 还田技术;在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地 区,发展从事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利用畜禽粪 便积造和使用有机肥。
粮豆轮作培肥。通过建立合理的 轮作种植制度,推行粮豆轮作,增加 大豆种植面积。当然,由于收入差异, 目前有些农民还不愿意种植大豆,要 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
缓坡地治理护肥。坡耕地治理是 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要根据实 施情况,对不同坡度的缓坡耕地,采 取机械起垄横向种植、短坡种植、等 高修筑地埂、结合地埂种植生物篱带 等治理措施。
此外,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带 头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业区划所副所长徐明岗认为,黑土地 保护利用试点一定要有承担任务的载
体,像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就是很好的载体,他们有 保护黑土地的强烈意愿,又有开展黑 土地保护利用的条件,把他们作为试
点工作任务的承担者,效果更好。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