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地理标志: 彰显优势特色 促进品牌发展

2019-01-15    来源 : 戈旭皎

2018 年 12 月 16 日,“2018 年中 华地标品牌文化发展专家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黄竞仪在交流会上致辞。 她说,2018 年,地标品牌发展 分会以实施《中华地标品牌振兴计划》为抓手,通盘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智库研究成果喜人;二是品牌建设卓有成效;三是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四是助力地理标志经济实业发展。黄竞仪表示,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是一个广阔天地,中国优农协会愿与各界共同努力,为振兴中华地标品牌、振兴中国农业做出应有贡献。

发展地标品牌“小而强”是主 要方向

交流会上,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原农业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说,发展地理标志品牌,不能盲目、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要把“小而强”,作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目标。他指出,地理标志农产品之所以品质出众、深得人心,是因为它是特定地区、特定文化下的产物,这就注定它的生产规模是有限的、甚至是固定的,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会失去地理标志品牌的精髓,所以不怕规模小,就怕品牌弱,朝着“小而强”的目标发展,地理标志品牌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围绕如何做强地理标志品牌,与会专家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类型之一,地理标志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价格,比其他 同类产品价格一般高出20% 至45%, 其经济效益明显。近年来,库尔勒香梨、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等品牌红透大江南北,这些名片搭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快车”后,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走向全国、迈出国门的“金字招牌”。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入到地理标志行列。但是,很多地理标志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一心想要扩展规模,却导致了品牌的衰落。另外,有些地理指标品牌在做强之后,也遭遇了“李鬼扮李逵”的现象,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在市场上,充斥着大规模的“洗澡蟹”和“听涛蟹”,这些假冒产品看起来是把市场做大了,但是却严重影响到了地理标志品牌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

因此,如何维护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地理标志品牌的形象,是未来各有关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既要保护品牌资源也要保护传 统文化

我国地理标志资源非常丰富,地方名优特产数不胜数。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积极发掘、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可以推动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同时,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们认为,保护地理标志的文化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地理标志产品与产地的历史、人文紧密相关,宣传和推销地理标志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在推销产地优秀的历史和文化。

法国波尔图是个小地方,但因为有了知名的红酒地标品牌而世界知名;库尔勒地处偏远,但是因为香梨而名 满神州……这些例子都充分证明,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得好、推广得好,不仅是宣传了一种产品,更是宣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另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所以保护地理标志品牌,也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让这些商品带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因此,交流会上许多专家们都一再强调:做好保护地理标志的工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其次,在保护地理标志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知识。传统知识是由个体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团体在一段时间内所拥有并实践的传统方法、惯例和诀窍的混合物。

中国人在悠久的农耕历史中,发明了许多极具智慧和创意的耕作方式。例如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水多田少,为了种植粮食,就用大量的木头覆盖住水面,然后在木头上铺上土壤,从而形成了可以耕作的良田;再如中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形成了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垛田。这些独特的耕作方式,是先民们传承下来的知识和智慧,值得我们去发扬、去留存。因此,在保护地理标志品牌的过程中,保护这些知识和智慧,也是我们的责任。

据了解,中国优农协会地标品牌发展分会成立后,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在中国优农协会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华地标品牌振兴计划》;之后又发布了《中华地标品牌管理办法》,并经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联合北京电视台,拍摄了《中华地 标》栏目……为保护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做出了贡献。

中国优农协会地标品牌发展分会负责人李涛在交流会上介绍了分会在保护地标文化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说,分会牵头制作了大型地理标志保护纪录片《中华地标》,并在

北京电视台播放。拍摄过程中,分会和北京电视台的同事们,不仅要夜以继日地高强度工作,还要深入到少有人知的边远地区,进行实地拍摄,遇到了很多危险、克服了数不清的险阻,才有了《中华地标》这档专门宣传地标品牌、地标文化的精彩节目。

给地理标志继续“加码”

交流会上,专家们也对地理标志的信息孤岛问题,展开了讨论。

多年来,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效举措,提升了受保护产品的品质和市 场竞争力。截至2018 年6月底,累计 保护地理标志产品2359 个,其中国内 2298个、国外61个;累计建设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4 个;累计核 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091 家,相关产值逾1万亿元。截至2018 年6月底, 我国共核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 商标4395件,其中国外171件。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地标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很多地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与会专家反映,在他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在申请了地标之后,并没有围绕地标品牌展开相应的工作,有的甚至将地标品牌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极大地浪费了地标资源。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地标缺乏相应的标准,因为推广和保护的难度很大。

有专家指出,地标的重点在于标准的建立。都说地标农产品好,可是好在哪里?它的哪几项指标超出了一般的产品?这些都需要用标准来说话。

但是目前,由于地标产品数量繁多,标准制定困难,所以大部分地标缺乏有说服力的标准体系。

第三个问题是,地标管理体系缺失,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知道哪些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在哪里,哪些企业在经营,用什么样的品牌,哪里可以买到,但是目前大部分地标缺乏明晰的产品公示,因此地标产业生产端和消费者形成了相对隔绝“信息孤岛”,也从侧面体现了地标管理体系的缺失。

中国优农协会秘书长张平在交流会上表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优农协会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好分会建设,增强中国地标品牌体系战斗力。

二是抓好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中国地标品牌生命力。

三是抓好理论建设,增强中国地标品牌塑造力。四是抓好品牌推广与宣传,增强中华地标品牌传播力。五是抓好国际化布局,增强中华地标品牌国际影响力。

发展地标事业  分支机构齐上阵

中国优农协会的分支机构负责人,多数参加了本次交流会。大家在会上表示,愿意在中国优农协会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到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保护和宣传工作中。

刚刚成立的邮轮食品分会负责人庄兆祥说,在邮轮的日常投入中,食品开支是第三大投入,而且,邮轮食品具有高品质、高传播力、高认可度的特点。而地理标志农产品完全具备这几个特点,所以未来,邮轮食品分会希望与地理标志发展分会通力合作,既要通过分会的渠道,采购高品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地理标志品牌的传播力度。

设施园艺分会负责人李玉荣则表示,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希望能通过设施园艺分会与地标品牌发展分会的合作,给传统的地标农产品,注入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

其他分会负责人也纷纷发言,大家各自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和想法,各抒高见,为地标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发布首部“地理标志品牌发展 蓝皮书”

交流会上,我国首部“地理标志品牌发展蓝皮书”——《中国地理标 志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18)》正式发布。

蓝皮书由中国优农协会支持,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标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

《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研究报 告(2018)》蓝皮书共分五部分。第一 部分是总报告:2018 中国地理标志品 牌发展状况及预测、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第二部分是分报告: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下地理标志制度、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历史文化内涵挖掘。

第三部分是专题篇:从历史文化视角、区域品牌视角、发展趋势等专题研究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第四部分是案例篇:研究分析中国强竞争力地理标志品牌、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先进地区、中国地理标志品牌“走出去”先进企业。

第五部分是大事记:总结回顾了中国 地理标志品牌从1980 年6月起到2017 年12月期间的探索发展历程。

据了解,编撰和出版这本蓝皮书,是打造中国地标品牌、树立中华地标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本书在研究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动态的前提下,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审批的近万个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为基础,紧紧围绕国家品牌战略,梳理地理标志品牌资源,彰显地理标志优 势特色,促进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 中国优农协会各分会负责人和各界相关人士,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并发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