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党的十九大再次发出关注“三农” 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走过 的快速发展之路、砥砺奋进之路,让我 们对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望。党
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农业尤其是现代 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得以飞速发展。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三
农”,多次在中央重要会议上、在深入 各地的调研考察过程中,就“三农”问 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
性的重大问题。本期杂志与各位读者一 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足迹”, 领略总书记的农业情怀和战略智慧。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 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2015 年 7 月 16 ~ 18 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又强调,任何时 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 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 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 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 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涉及 “三农”改革的文件密集出台,既有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 革、促进农民增收、全国农业现代化
规划这类农村改革“四梁八柱”的重 要内容,也有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等“三农”重点领域的重要工作。
2017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产 量达到了1405 亿千克。更难能可贵 的是,这一总产量是在调整农业种植 结构,低产地块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区
逐渐退出小麦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的。 这五年来,不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蔬果茶肉蛋奶等农产品充足丰 盈、全线飘红,地不分南北,时无论
冬夏,老百姓的餐桌总是琳琅满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 年 11 月 28 日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座谈会时
所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 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 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 解决13
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 国内。
如今,我们已经将粮食安全牢 牢握在了自己手中,全国人民的吃 饭问题不再是问题。而且,在吃得 饱的同时,中国人也吃得越来越好,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 品“老三品”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 里的常客,“三品一标”农产品总 数超过11万个;区域公用品牌、企
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共同 发力,带领中国农业产业走上了由 大到强的康庄大道。
保持战略清醒,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召开这五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2014年12月13 ~
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
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
时对在场代表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 略清醒。
在具体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3年11月24 ~ 28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要给农业插 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 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 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 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他还说,农业 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 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 涵式发展道路。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 下,中国农业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 过
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56%、良种覆盖率达到96%。可以看到, 这些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几个重要 标志性指标节节攀升。
二、坚持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习 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 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 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 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 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农业是绿水青山的基石。 2016年,我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 增长,一些地区甚至实现负增长,今 年,全国农药施用量则继续保持零增
长。与此同时,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 节水灌溉、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 机械植保、生物绿色防控、农膜降解 回收、种养结合、休耕轮作等技术,
一项项落实到田间地头,合力推动农 业生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转轨。
三、坚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
2016 年 8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 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深化农
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 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继家庭 承包经营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 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
善。要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 这一改革主线,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 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现代 农业改革发展迎来新局面。在东南沿 海的浙江温州,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将集体资产确权到户,明晰
的产权让集体资产活力更强;在青藏 高原的西藏曲水,通过规范农村土地 流转,有效地保障了流转双方的合法 权益,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
牧业发展;在岭南大地的广东清远, 通过理顺农村治理机制,促进了农村 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个生动的案 例告诉我们,唯有始终秉承不断改革
的精神,始终坚持砥砺奋进的情怀, 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不断书写“三 农”发展新华章。
“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基层考察,总是带着“三农”情节,了解农业发展情况,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这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而农业和农村,始终是他的重点
考察目标。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走过了中国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五年,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的庄严承诺。
2013年4月,首次外访刚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赴博鳌参加亚洲论坛,百忙之余,深入海南农村调研。在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出了那句后来被无数人口口相传的名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动地指出了农业是立国之本,“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
到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在那里,他对乡亲们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江苏调研期间,来到世业镇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他走进草莓大棚,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问草莓品种从哪里来,种植用的是不是营养钵,一亩地投入多少钱,一年纯收入有多少。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
户都不能落。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 西调研,期间他回到了当年插队的梁 家河村。他与昔日共同劳作的老朋友 们亲切会面,并沿着陡峭的山路,来
到山上的果林。当得知村里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到9600 元,大力推广苹果 种植,发展专业化养殖,家家户户通 了自来水和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为
梁家河村的发展变迁感到高兴。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浙江舟山调研,期间特意考察了当地 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同舟山定海区 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
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 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 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 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2016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 记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走过4300 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走
进农家超市、农家乐,与乡亲们唠家 常,话改革。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
亲自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6 年 5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
记来到黑龙江省抚远市考察水稻种植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登上一台自动插秧机,手扶方向盘,察看仪表盘,询问技术人员机械的工作原理、购买价格、插秧效率。习近平总书记说,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山西调研,在吕梁山革命老区,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