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沙漠种植水稻:从神话到现实

2018-11-15    来源 : 戈旭皎

稻花香里说丰年,过去是江南水乡抑或是东北黑土地才有的动人场景,但是假如说在沙漠里也可以看到一派水稻丰收、米香动人的场景,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太现实,也许认为是神话故事。但实际上,真的有人在沙漠中种水稻,而且他们不仅种出了品质上乘的优质稻米,还极大地改善了沙漠的自然环境。近日,记者就采访到了内蒙古亿利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 有限公司(简称亿利新中农 )“沙米” 项目的负责人内蒙古亿利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沙米”项目创始人滕飞,听他在沙漠中种大米的那些事儿。

沙米:钱学森沙产业构想的实 践者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钱学森的晚年,他对于另外一项事业情有独钟,那就是沙产业。

钱学森对沙产业的关注可以追溯 到20 世纪60 年代初,当时钱学森常 去西部沙漠地区。看到西部环境的贫瘠恶劣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钱学森便萌生了要“用科学技术改造沙漠戈壁,让沙漠戈壁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想法。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沙漠,发现“沙漠戈壁并不只是一片荒凉,还有不少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动植物”。

由此,沙产业成了钱学森心中挥之不 去的课题。 1984年8月20日,钱学森公开发 表了《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 1991 年3月11 日,他又进一步明确了 沙产业概念,“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是一项尖端技术”,也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就再加上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能够在沙漠、戈壁开发出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农业,即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生产基地,创造上千亿 元的产值”。 亿利新中农开展的“沙米”项目,就是关于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一个生 动实践。从2014年项目启动,到现在“沙 米”作为优质大米品牌名扬天下,亿利新中农在沙漠中用实践向世人证明,向沙漠要粮、要肉是可行的,还能为解决沙区民生问题、带动老百姓劳动致富做贡献。

滕飞告诉记者,“沙米”的产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镇,这里是科尔沁沙漠的腹地。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里是漫天黄沙、寸草不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贫瘠的地区之一。但实际上,这个地区原本并非是这般样貌,在很久以前,奈曼旗曾经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绿洲,河流从这里穿过,滋养了周边的万物生灵。但是后来由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大风吹动着流沙汹涌而来,荒漠覆盖了绿洲,地面上的河流被沙子掩埋,成为地下河。于是,原本肥沃的土地,变成了生命的禁区。 从2014 年开始,亿利新中农来到 了这里,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沙漠中种植出稻米,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滕飞告诉记者,从一开始决定种植水稻的时候,亿利新中农就没打算仅仅是种一般的稻子,要种就种出品质最好的水稻。一般人或许不敢相信,在沙漠种水稻,不仅不是痴人说梦,而且还具备一些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滕飞说,沙漠中种水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沙漠作为从未被开垦过的土地,自然就没有任何农药、化肥的残留,是最适合种植高品质有机水稻的处女地。第二,奈曼旗的沙漠虽然看起来干旱无比,但实际上地下水非常充沛,而且水质洁净,也为种植有机水稻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记者还有一事不明,问滕飞:沙漠土地难以保墒,即便是有水,也极易渗透和蒸发,怎么才能构造出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呢?

滕飞道出了其中奥秘,在种植水 稻以前,先在沙漠地表以下大约80 厘 米的位置,铺设高科技塑料薄膜,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地表水不会向地下渗透,水土就不再流失了。

听了滕飞的话,让记者不禁咋舌,一方面是感叹亿利新中农为了能在沙漠中种出大米,敢于大胆投入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也是感慨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资源的奇思妙想。

回忆起当年治沙的场景,滕飞也是颇有感慨。他说,一开始到沙漠里来的时候,那里不仅看不到水和多少植物,还到处都是高低起伏的沙丘,根本就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亿利新中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地平沙治沙,才把数万亩沙漠改造成了良田,这其中付出的财力和精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光是 前期治沙的投入,就超过了1亿元”, 滕飞告诉记者。

“煮饭仙人”赞不绝口的好大米

通过治沙,拥有了种植大米的条件。但是要种出好大米,这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为了种植出优质大米。“沙米”培育过程以绿色、节能为出发点。

不上化肥,用牛粪生产有机肥料做底肥,给“沙米”绿色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不用农药,利用沙漠天然环境,高温晾晒杀虫;不打除草剂,拔草、间苗都是人工完成的,真正做到了纯天然、无公害;生产过程零剖光,最大限度保留了米中营养。滕飞告诉记者,仅仅是从当地农牧民手里收购制造有机 肥的牛粪,这几年就累计花了700多万 元。此外,由于禁止使用除草剂,所以为了清除稻田里的杂草,都必须人工拔草,这几年用于人工拔草等长期及临时工作岗位和农机车辆费用也在 300万元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投 入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其中,“沙米”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和银饭品质标准的双重背书。

由于在沙漠中种水稻,亿利新中农是头一家,所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也积累出了一些以往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培养出了一大批沙漠种水稻的技术人才。现在,公司有数十名种植科

技人员和机械研发技术人员,不但掌握着不同沙漠水稻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还开发了许多新型种植技术和实用新型农机具。而且通过种植“沙米”和生态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经验丰富的农民“土专家”的同时,还申 报了4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 为项目的实施、开发、建设提供了保障。

亿利新中农的沙漠大米,在上市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就连日本的“煮饭仙人”村嶋孟,也对他们的产品赞誉有加。

村嶋孟,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去煮一碗米饭,人称“煮饭仙人”。在日本有一家经营了半个世纪的食堂叫“银饭屋下亭”,他家的“银饭”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人们不惜在炎炎烈日下仍然坚持要吃一碗。

村嶋孟曾经来到中国,希望可以寻找到中国最好的大米。为了找到真正的好大米,村嶋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他通过盲测的方式,即在不知道大米品牌、产地的基础上,煮饭、尝试,并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检测评选。不仅米的外观要晶莹剔透、粒形齐整,气味要米香浓郁、清新气爽,味道要香甜满口、回味悠长,口感要内软外韧、黏性适中、筷夹成团、入口即散;还要具有“凉后不回生,嚼之黏弹韧”的特性。最终选拔出四家符合“银饭”品质标准的大米,亿利新中农的“沙米”正是其中一家。

在“银饭”品牌发布会现场,活动发起人说:“本来一开始想从东北选一些好大米作为首批‘银饭’标准,没想到内蒙古亿利新中农的‘沙米’拔了头筹!”亿利新中农沙米种植基地做得风生水起,他们的“沙米”也逐渐有了名气。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品尝到健康、纯净的平价有机大米,“沙米”销售环节不进超市,没有中间商,而是通过互联网直销,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降低了潜在的仿冒风险,将“沙米”直接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与此同时,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沙米”种植项目,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一探究竟。滕飞告诉记者,近两 年接待的全国各地参观人数有3000 余 人,有效地拉动了当地消费,宣传了奈曼的风土人情。

此外,亿利新中农还开放思维,广开渠道与周边企业跨界合作,依托“沙米”的纯净健康与其他健康食品开展广泛合作。比如近日,“沙米”分别与水荷塘餐饮和绍兴百岁堂达成合作协议,水荷塘餐饮将以其技术,专门以“沙米”特点研发一款蒸汽锅,开始了餐桌健康饮食的新思路;而具 有400 余年历史的百岁堂酒业更是利 用其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科研优势和“沙米”共同开发中国最高端黄酒——百岁堂沙米黄酒。

百姓致富才是最大收益

采访中,滕飞对记者说,我们最大的成就,其实不是种出了最优质的大米,而是改善了沙漠的自然环境,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确实,这几年亿利新中农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把不毛之地的沙漠变成了绿水青山。而且,企业种植端从有机大米(沙米)扩展到了牧草(紫花苜蓿、燕麦)、中药(甘草),为老百姓提供健康安全的有机大米,为畜牧业提供纯净牧草,为药厂提供优质原料,同时还能改良沙漠的土壤结构。

随着种植的深入,作物种类的日益丰富,沙漠生态治理成效也日益显著。从过去的绵延黄沙到现在的满眼绿色,原来是“一年刮两次风,一次 刮半年”“风大的时候,180斤的大汉 都得扶着墙走”,目前,沙漠的扩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增加、风沙减弱,甚至吸引众多水鸟来此栖息,夏天的傍晚,在稻田边嗅着稻花香还能听见蛙声阵阵。

在带动乡亲们致富方面,亿利新中农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不仅生产种植过程中所需劳动力均来自本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组织农民们进行培训,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和“带着农民干”的示范作用;而且每年花费数万元用于采购当地牧民家中的全部牛粪,为牧民们带去额外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亿利新中农在奈曼旗地区进行了自来水井、农电高低压线路、道路等方面的建设,现在的奈曼旗不仅沙漠变成了绿洲,而且水、电、路都通了,有力地推动了奈曼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正是因为亿利新中农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所以他们也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近年来,亿利新中农先后入选全球创新者大会“未来使者”,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百家诚信示范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集体”、“银饭标准”第一名。 2016 年6月30 日,《人民日报》 也刊登消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亿利新中农沙漠水稻种植基地,凭借尖端的技术实力和独特的思维模式,入选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这意味着他们走在了全国前列。

然而,记者了解到,就在亿利新中农的事业蒸蒸日上,“沙米”越叫越响,开始在大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时,一批“李鬼”出现了。造假者无视企业的努力和付出,冒充“沙米”品牌,妄图以假“沙米”误导消费者,也损害了“沙米”品牌的声誉。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让大家吃到真正弱碱、有机、香甜的“沙米”,亿利新中农花费了不少精力去打假。

在此,本刊呼吁广大消费者,在消费品牌农产品的时候,切记看准商标,莫被假冒伪类产品欺骗。这一方面是维护了自己的消费权益,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用心做品牌的农业企业最大的支持。毕竟,消费者的认可,才是他们追求优质的长久动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