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当前,农民收入的来源有很多,但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所说: “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生产。”
都说农民是靠勤劳致富,但在长 期的农业生产中,事实却常常不尽如 人意。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相比,存在 很多制约因素,如,具有强烈的季节
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 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不 便运输和储藏等,这些都导致土地给 农民带来的效益常常是不稳定的,有
时一年辛苦下来也赚不上几个钱。
201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的若干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 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民安居
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巩固党在 农村的执政基础,事关全面小康目标 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2020 年,要确保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
当前,农民收入的来源有很多, 但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 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所说:“农民收 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生产。” 那么,农民如何从农产品中实现 增收?笔者通过采访发现,要改革创 新,拓宽思路,力争从跟农产品有关 的各个环节中获得利润。
除了低头忙生产,还要抬头看市场
“农产品卖难”一直困扰着挥洒 辛勤汗水的农民,特别是在当前国内 市场大部分农产品告别了普遍短缺的 时代,鲜活农产品滞销问题突出,成 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大难关。
“农民很辛苦,生产了非常多的 农产品,但是收入为什么上不去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生产出符 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李秉龙如是说。虽然各地农业生产能力大幅 提高,农副产品商品量大幅增加,但 由于许多农民面对大市场时严重缺乏
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所以出现了农 民不了解市场需求和规律,不知道种 什么;不敢扩大生产或盲目扩大生产; 生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却卖不了好价格
等现象。
前几年,天津曾经兴起一阵种植 红果热,当时由于果茶饮料的热销, 很多农民见红果原料供不应求,以为 找到了一条致富途径,纷纷种植红果。
天津的红果主产区原本在蓟县,可是 由于农民盲目扩种,导致从没有种过 红果的近郊乡村也栽植了大片红果林。 两年后,红果的价格因供大于求而大
幅下跌。后来,有些农民只好忍痛砍 掉红果树。
由此可见,再好的农产品,市场 上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农民要想找到 “摇钱树”,必须准确了解市场供求 信息,学会错位看市场,除大宗粮食 类农产品外,尽量选择独特、稀少、 珍贵的品种种植才有竞争力。否则,去年种赚钱今年种不赚钱的事就会不 断重演。
其实,即使是好产品,也有销售 难的时候。天津市北辰区徐堡村马牙 枣,得益于独特的土壤环境,口感好、 甜度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被人们
誉为“人参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 品。徐堡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 西申告诉笔者,徐堡村枣树种植面积 有1300亩,年产大枣600吨左右,前
几年一到收获期都会吸引各地的批发 商主动进村高价收购,其中每年70% 的枣品都销往北京,可以说供不应求。 但是近两年来,随着河北、陕西、山
西等地的高品质鲜枣大量涌入北京市 场,给“质优价高”为主打的徐堡大 枣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供求关系悄然 发生了变化,但大多数枣农没有意识
到长期以来坐等客户上门带来的危害。 不少村民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守 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这 枣怎么就卖不动了呢?”
一直以来,很多农民都存有这样 的观点,只要把握住农产品的质量,就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可 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事实上,这 句老话的的确确让不少农民在市场面 前栽了跟头。
如今是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 代,各地生产的农产品丰富多彩,新、 奇、特、优的品种不断推向市场,极 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很多过
去还是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其生产技 术很快被传播开来并被他人掌握,同 类农产品迅速推向市场,使其成为大 众化产品。那种守着一两个名优农产
品吃老本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行了,坐 家苦等客户,只能被汹涌的变化万千 的市场大潮淹没。
确保农产品质量优秀是打入市场 的首要资格,如果想真正占领市场, 还有很多开拓性工作需要农民去做。 不能光顾低头忙生产,还要学会抬头
看市场。开拓市场工作与精心培育产 品同样重要,只有将产品销到消费者 手里,才能充分展现其优质优价的魅 力。否则,再好的农产品只能积压在
生产者手里,甚至造成腐烂损失,进 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延缓农民 增收的脚步。
打通“梗阻” 分享流通利润
农产品质量上来了、符合市场需 求了,农民增收就万事大吉了吗?答 案显然并不是那么简单。
很多人深有感触的一个现象是, 农产品在城市里销售并不便宜,但是 农民并没有因此多赚钱。“这是因为 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分割状态,物流 发展不足,优质生鲜农产品从农户到 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成本还非常高, 中间环节拿走了相当一部分利润。” 李秉龙分析。
纵观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虽 然比较快,但在全国社会物流总值中 所占比重还很小,制约着农民的增收。 农产品物流不畅影响农民增收。 大量集中上市的农产品时常因物流不 畅,很难及时运输出去,即使农产品 价格低,价值也很难实现,农民收入增加自然困难。
农产品物流管理分割影响农民增 收。在我国,由于部门分割,各交通 管理部门在政策上很难协调一致。比 如,有时高速公路治理超限超载问题,
就给农产品物流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部分货运业主为了“避风头”不敢出车, 导致农产品价格猛跌,给农民带来了 严重的经济损失。
物流成本高影响农民增收。据调 查,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 30%~40%,而鲜活产品则占60% 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物流成
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我国农产 品物流过程中的损耗也是十分惊人 的。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 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
上的损失率在25%~30%,全国每 年果品腐损近1200 万吨,蔬菜1.3 亿吨,按每千克1 元计算,经济损失 上千亿元。
北京市为规避这些影响,打通流 通过程中的“梗阻”,为农民增收找 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大兴区的 礼贤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利用车载
市场,到社区直销自产的农产品。虽 然蔬菜的价格没有市场上的高,但由 于是农民直销、减少了流通环节,因 此菜农的收益反而有了提高。这种“农
社对接”的短链直销模式,减少了流 通环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让消费 者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 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有 8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品牌直 销店和车载销售点660个;68家农民 专业合作社与40 余家连锁超市开展
了“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等直销模式,已占到合作社 销售总量的62%,带动社员实现增收 20%以上。
由此可见,为防止过多的利润流 失在中间环节,阻碍农民增收,应通 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 品物流主体,形成多渠道的物流营销
体系,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改善物流渠道不畅的情况, 使农民丰收时能够增加收入。另外, 应尽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服
务平台。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 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 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 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 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 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 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
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 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 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 让农产品信息真正地进村入户,切实
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 性的市场价格信息,让农民增收。
发展加工业,获取延伸利益
从农产品中获得利润,不仅要看 到农产品本身,还要看到从农产品延 伸出去的利益。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 值, 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那么,农民如何从农产品加工业 中获得利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与原料基地建立紧密联系,实现 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把农业生产变成工业化生产的“第一 车间”,使农业生产与加工加速融合,从而达到用工业思维改变传统农业生 产模式,逐步形成优质、高效、优价、
专用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另 一方面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引导农 民按照加工业要求安排农业生产,实
现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 值,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方式,使农 民得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平均利润。 这样就从整体上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
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 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还可以 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拓宽 增收渠道。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必须着力做好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工作,这也是农民 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加工业 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产业 链是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有
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 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扩大农民增收 的渠道。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 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
个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 事实证明,农民可以从农产品精 深加工上找到增收之路。
金福源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湖北 省汉川市汈东街道办,是一家大型农 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6500万元。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每年金福源都要
收购汈东10 个村的 4000多吨莲藕, 鱼虾、马铃薯、黄豆等农产品更是不计 其数。“有了这些加工企业,我们的农
产品就有了着落,不用辛辛苦苦种一 年地还担心‘卖难’问题。”汈东街道 办长兴铺村村民向平安高兴地说。
近几年,汉川市不断加粗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工业“壮腰”、农业增 效的目的。目前,汉川全市有国家级 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
家,孝感市级龙头企业44 家,规模 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90家。以“企 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农产品加 工企业在汉川形成了基地、合作社、
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据了解,全 市订单式基地迅速发展,农民增收的 60%来自企业基地。依托重点龙头企 业建立的农民合作社达100余个,网
络市内外农户2万多户。农产品加工 企业直接带动近6万农民就业和季节 性务工,务工增收近10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 业快速发展,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的作用明显增大。2016年,全国规模 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 万家,主营 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 额1.3 万亿元。可以说,现在的农产 品加工业在很多地区都是支柱产业。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 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增长模式尚 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带动农民增收 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差距。
如,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 的2%,从事加工流通等行业的人口 却占到2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 85%。以玉米为例,其加工产品多达
3500种,我国仅有200多种。
如此看来,还需进一步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 农民增收的贡献。着力完善农产品加 工企业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 结机制,创新体制机制,调整农产品 加工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精深加 工及龙头企业,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 的收益。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