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石斛产业期待理性回归

2018-02-16    来源 : 刘国信

石斛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一千 多年前的道家经典《道藏》就将铁皮 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作为珍 稀名贵药材,长期以来由于产量少, 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 世纪 90年代,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 铁皮石斛才成功实现人工种植。此后, 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一路高歌猛进, 并于2012年前后迎来绝对的“牛市”。
  然而,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大批 资本蜂拥而入,盲目跟风的高速裂变 发展模式,注定为产业发展埋下隐忧。 到2013年,当产量剧增后,铁皮石斛 的市场价格当即遭遇明显下滑,令大 批种苗组培企业减产或转项,有的甚 至血本无归。业内专家认为,前期对 石斛市场的过分自信和盲目跟风是导 致石斛遭遇寒潮的重要原因,目前, 经过几年的调整转型和行业洗牌,石 斛产业正逐渐回归理性,大众化的市 场消费前景值得期待。
  
  石斛素有“救命仙草”之美誉
  石斛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 魂草、金钗花等,性平寒,味甘淡微 咸。石斛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在我国药用历史悠 久,历代医家对石斛功效的论述颇丰, 民间对铁皮石斛的神奇疗效更是推崇 之至,素有“救命仙草”“草中黄金” 之美誉。
  据专家介绍,石斛是兰科中最大 的属,全球约有1500种,广泛分布于 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及大洋洲,在 我国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等地。
  目前我国已记载的石斛属植物有76个 种,如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细茎石斛、 梳唇石斛、美花石斛、钩状石斛等。 市场上流通的石斛兰主要品种有铁皮 石斛、紫山石斛、霍山石斛、金钗石 斛等。
  民谚云:“北有人参,南有枫斗, 常服其一,健康长寿。”枫斗的原材 料就是铁皮石斛。据秦汉时期的《神 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主伤中、 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 久服厚肠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评价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 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 除惊,轻身延年”;唐代开元年间的《道 藏》将其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研究表明,石斛中已知主要成分 是粗多糖、石斛碱、甘露糖、毛兰素等, 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调节免疫、 降糖降脂、滋养肌肤等十余种功效。 其中,粗多糖对人体有明确的生物活 性功能,能够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 抗肿瘤、降低血糖、保肝、抗疲劳等。 专家指出,虽然不同品种石斛的评价 指标有所不同,但不同品种石斛中的 粗多糖对人体产生的功效都是一样的。
  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它 是石斛属中粗多糖含量最为丰富的品 种,堪称石斛中的极品。目前,业界 对石斛多糖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期 待未来在石斛多糖的靶向性、吸收机 制及其在肠道菌群的作用机理上取得 突破,实现在现代药物、农业、食品 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盲目跟风市场遭遇滑铁卢
  作为珍稀名贵药材,野生石斛对 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虽然开花多,但 只有极少数能结果,在自然环境下繁 殖率极低,因此,自然产量较为稀少。 加之,长期以来,民间药农掠夺式乱 采滥挖,却从不留种,导致自然资源 日趋枯竭,使野生铁皮石斛、霍山石 斛等成为濒危物种。
  近些年来,为保护野生石斛资源, 我国科技工作者对铁皮石斛的组培、 人工栽培以及化学、药理等做了大量 研究。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石 斛的人工种植技艺日趋成熟,才逃脱 濒临灭绝的命运,石斛也从野生资源 逐渐实现人工产业化种植,石斛产业 由此得到迅猛发展。同时,由于人们 对石斛医疗养生保健功效的认知,越 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养生保健的日常用品而服用,从而也推高了石斛的市 场价格。
  据了解,石斛产业化从浙江起步, 后来在云南壮大,并很快拓展到广西、 广东、福建、安徽等地,目前已经覆 盖石斛所有道地产地,几乎成为南方 优势特色产业。石斛品种也从最热门 的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紫皮石斛、 霍山石斛种植,发展到刚节石斛、流 苏石斛、鼓槌石斛等10多个品种,种 植规模迅速扩大。20 世纪90 年代, 浙江省率先开始铁皮石斛产业化探索 利用,到2006年初步实现石斛从濒危 物种到人工种植产业化的初级态势。 此后,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一路高 歌,浙江也一跃成为全国主产省。近 年来,铁皮石斛的种植更是呈“井喷式” 增长。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大批资本 蜂拥而入,成就了石斛产业的黄金期。
  后来,受可种植土地资源限制, 浙江企业纷纷外拓基地,前往云南、 广西、贵州等省圈地种植铁皮石斛。 然而,这种高速裂变的发展模式,注 定为产业发展埋下隐忧。2013年,石 斛产业从2007 年高速发展6 年后产 量剧增进入转型期,价格当即遭遇明 显下滑,令大批种苗组培企业减产或 转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 月底,我国种植各类石斛从几百亩扩 大到12.565万余亩,其中铁皮石斛占 50%,当时云南铁皮石斛鲜品价格从 上一年的1000元/千克左右,下跌至 300元/千克左右。 业内专家认为,前期对石斛市场 的过分自信和盲目跟风是导致石斛遭 遇“寒潮”的重要原因。中国中药协 会石斛专委会主任杨明志表示,石斛 从高端消费的奢侈品突然转向成为大众养生品,大众消费习惯还未形成、 认知度不高以及产品深加工等因素影 响,使石斛整个市场处于“假性饱和” 状态,呈现供过于求的表象,导致价 格下滑。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铁皮石 斛分会秘书长何伯伟分析认为,工 商资本的参与,固然为产业发展注 入了极大活力,但盲目跟风也极易 导致同质低价、无序竞争等状态。 由于铁皮石斛种植大部分处于“低 小散”状态,缺乏区域性公用品牌, 其主要从事原材料供应,市场信息 不对称,定价权由深加工企业掌握, 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最终导致石斛 产业发展跌入低谷。
  
  理性回归,有助产业健康发展
  何伯伟指出,尽管一波三折,但 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经过调整转型 和行业洗牌,石斛产业正逐渐回归理 性;同时,作为大健康产业,不断培 育发展起来的细分市场与大众化的消费需求,将有助产业重新崛起并实现 深度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每个产品都会经 历洗牌期,优胜劣汰之后,市场自然 还会活起来,而生存法则唯有品质至 上。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业内更 为关注种源、品质、安全性和细分市 场,并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种植和 质量管控,发展仿野生种植,压缩大 棚种植,让石斛种植户不再盲目跟风, 从而结束了种苗的暴利时代。近年来, 石斛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已完 全符合大众消费的需求。因此,几年间, 尽管铁皮石斛价格遭遇滑铁卢,但工 商资本对其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起 点高、投入大,并初步形成了一些产 业集聚区,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为产 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尽管年总产 量基本与2013年持平,但市场行情已 呈现出回暖态势。
  据有关统计,截至2016 年底, 全国各类石斛种植总面积为21.833万 亩,其中,铁皮石斛种植面积约10万亩,鲜品年总产量约3万吨;金钗石 斛林下种植8.947万亩,紫皮石斛2.6 万亩,霍山石斛3000亩,其他品种石 斛5000 亩。截至2016 年底,全国各 类石斛总产值约200亿元,石斛的销 售遍布各类平台,足以证明石斛产业 发展正在理性回归。 业内人士表示,石斛产业的发展, 主要包括种植、加工、消费需求三个 环节。种植是石斛产业的基础,成品 加工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消费需求是 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目前规模化种 植早已成型,但行业尚缺乏全国性的 领导品牌,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已成 当务之急;从加工环节来看,虽然石 斛已被原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 品的物品名单》,但石斛相关产品审 批程序复杂、周期长、费用高,品质 鉴定评价体系与标准体系不完善,严 重制约产业链延伸;从消费需求看, 医养结合将促进石斛的消费需求,目 前铁皮石斛消费区域尚集中在浙江、 上海一带,消费潜力与市场空间均十 分可观。
  据悉,浙江已明确将铁皮石斛作 为重点培育的新兴品种,并已启动人 工种植铁皮石斛申报新食品原料的基 础性研究,大力支持铁皮石斛全产业 链科技创新。专家认为,铁皮石斛作 为近几年的热捧产品,有较大的市场 需求,一旦申请为新食品原料,将实 现从药品到食品、从药房到厨房的历 史性跨越,这对产业来说,是一次绝 佳的机遇。通过综合开发利用,不仅 能够扩大应用范围,更大规模地满足 公众的日常需求,而且能够做强产业, 最大限度地推动石斛产业向深度发 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