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解读

2018-03-16    来源 : 庆 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代表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立春之日全文公布,为亿万农民送 来了政策的春风。
  着眼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 导等方面,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 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等 部分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受到了亿万农民的拥护。
  为准确、深入理解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文选出四个关键词进行重点解读。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 章,这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上具 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央一号文 件则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解 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 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必然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必然要求”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 历史任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 抓手”的高度。
  乡村振兴不仅涉及农村经济发展, 也涉及农村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文明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提 升;不仅是农业的全面升级,也是农村 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实质是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基于此,中央 一号文件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 要求确定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 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 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新 亮点、城镇居民休憩新去处、农耕文 明传承新载体。
  二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 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新格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 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 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的统一。
  三是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 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取代。 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实施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广大农民树 立良好道德风尚,建设幸福家庭、友 爱乡村、和谐社会。
  四是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 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 系。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 家庭离散化问题凸显,要着力解决乡 村社会“散”的问题,把夯实基层基 础作为固本之策,才能确保乡村社会 充满活力。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 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围绕农民 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 补短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解读

  四个优先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 略,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中央一 号文件强调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 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 步调一致。要坚持做到“四个优先”, 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 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 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 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 村短板”。
  为做好“四个优先”,中央一号文 件突出了“四个强化”,即以完善农村 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强化制度性供给;畅通智力、技术、管 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 人才支撑;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开拓投 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制定国家乡 村战略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韩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 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 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 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 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公共财政向“三农”更大力度倾斜, 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 适应,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 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健全适 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 动农村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 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 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 融需求;开展农产品产值保险、价格 保险、收入保险方面的试点,特别是 探索农业保险和脱贫攻坚政策深度结 合,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 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创新政策机制, 把土地增值收益中更大的一块用于支 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立高标准 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 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 制,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脱贫攻 坚和乡村振兴。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 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 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发挥科技 人才支撑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 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 就更多乡土人才;鼓励社会各界投身 乡村建设,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 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
  
  振兴乡村的七条路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走城乡 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 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 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 特色减贫之路。
  一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 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决破除体制机 制弊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 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 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 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家庭经 营基础性地位,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 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 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要顺应农业发 展主要矛盾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 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 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 提质导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 业强国转变。
  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 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以绿色发展引 领生态振兴,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保护的关系,守住生态红线。统 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 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 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 产品和服务供给。
  五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 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要深入挖掘、继承、 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 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让优秀农 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六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 治之路。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 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七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 国特色减贫之路。当前,脱贫攻坚进 入啃硬骨头的决战决胜阶段,要把提 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与扶 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 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 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 “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 研发应用”,“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 “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 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 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与往年 不同的是,“生态农业”首次被写入 中央一号文件,极有可能成为乡村振 兴的重要抓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 高明认为,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20 字方针中,有12 个字与 生态农业有关。生态农业附加值高, 可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可实现产 业兴旺,对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提供了 重要支撑;生态农业尽量不使用或很 少使用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充分利用 大自然的智慧,环境优美的乡村适合 人类居住与养老,即生态宜居。
  当前化学农业带来的一系列弊 端,也印证着生态农业的巨大优势。 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骆世明教授直言, 当前农业内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与生态功 能不平衡,农业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 农业质量发展不充分,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 要探索现代农业生态转型道路。
  2014年以来,农业部农业生态与 资源保护总站启动了13个涵盖不同主 导产业类型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 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形 成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提升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其在河南、山东、辽宁等粮食主产区, 以沼气、有机肥为纽带推动种养循环, 秸秆、粪便和尾菜等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率达98%以上。 在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 站站长王久臣看来,推进现代生态农 业发展,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 用,另一方面要在种养结合、废弃物 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形成绿色生态 导向的生态农业补偿制度,集中力量 打造一批知名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让绿色产品牵引绿色生产;一方面要依 托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农业园区等新型主体,另一方面要构 建多层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鼓 励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参与其中,才能 真正让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起来。
  王久臣表示,目前,我国生态农 业实践已在项目引领、基地建设上下 了很大功夫,但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 化发展轨道,仍需要进一步探索长效 机制。为此,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现 代生态农业质量兴农专项规划,建立 健全现代生态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生态环境管护制度体系、绿色生态为 导向的生态农业补偿体系,为乡村振 兴培育新动能。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 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 在农村。抓住关键,实现乡村振兴恰 逢其时,大有可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