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在2018年的“双11”网络购物节中, 阿里巴巴全平台一天的农产品交易额 就超过了45 亿元;拼多多在10 月28 日至11
月12日期间,销售农产品订单 量超4000万单…… 这一组组惊人的销售数字背后,是我国旺盛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以及日益增强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数据显
示,2017 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 业务收入22 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19.8%,与农业产值比例达到2.3: 1,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 性支柱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大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用途也非常广泛,还是为医药、化工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撑的原材料,农业加工业亟待爆发巨大能量,未来前景无限。
朝着科技发力 让成果扎实“落地”
从国际对比看,现代农业强国无一不是农产品加工强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等都是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家。其中,美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超
过80% 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才上市, 比原材料增值达5倍以上;日本已经
拥有了十分先进的现代化的农产品低温式保鲜流通体系,有一半以上数量的糙米都是在低温的环境下进行贮藏,而粮食与果蔬在进行储存之后的损失
都不会超过1%与5%。
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很多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例如,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超过汽车和石化,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发展泡菜加工业,从一个小泡菜园区发展成为“中国泡菜城”,带动周
边农民发展43万亩原料基地。
我国对农产品新产品的开发投入成本也迅速增高,农产品加工已经逐渐地发展成为各个种类的制造业里面发展最为迅速、规模最为广阔的行业之一。
前不久,2018 年全国农产品加工 科技创新推广活动举行。笔者在现场 发现,精营养智能制造3D打印,食
药同源资源梯次加工,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突破 了精准营养与3D打印、特殊膳食营养
食品创制关键、食药同源资源挖掘与转化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同样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是基础差、底子薄,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等问题仍未根本扭转,特别是高端核心技术与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偏低;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凤忠表示,目前国内许多科研单位的很多成果仍锁在“象牙塔”里,并没有与企业对接,无法用科技力量服务生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人员应该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来搞科研。
产学研要想真正紧密结合,就要让科学家真正进入企业,打破原有的身份界限和各自为战的局面,脚踏实地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助力产业发展。”王凤忠说。
只有在科学技术上进行突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才能走得更远,前景更广。
瞄准精深加工 多做原创产品
据了解,截至2017 年,规模以上 企业达8.1万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 业数超过3.7万家。企业是产业发展的 主体,对生产加工具有推动意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加工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对副产物未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熊善柏表示。
从加工程度看,过去我国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为主,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卖“原字号”“粗字号”为主。目前,农产品精深加工
水平依然普遍较低,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综合利用。果品加工率 只有10%,世界水平是30%;肉类加 工率只有17%,远低于发达国家60%
的水平。精深加工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据测算,通过精深加 工可以使粮油薯增值2倍至4倍,畜 牧水产品增值3倍至4倍,果品蔬菜
增值5倍至10倍。 以柿子来说,我国目前主要加工品是传统的柿饼,但在日、韩等国,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或辅助材料的深加 工和衍生产品达100
多种,不仅包括 风味柿果糕点、腌渍品、保健饮品等食品,还包括柿涩染织的纺织品、面膜、洗面皂、除臭产品等日用品。
再以淡水鱼为例,主要被加工成生鲜调理水产食品、冷冻鱼糜及其制品、风味水产食品。而对鱼皮、鱼鳞、鱼骨等副产品的加工利用相对比较薄弱。后者实际上可以被加工成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肽、鱼骨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
有关专家表示,我们吃的亏已经够多了,国内企业应具有前瞻性目光, 真正重视精深加工。
在熊善柏看来,国内加工企业难以实现突破的重要原因在于“少有人敢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不敢去开发市场,为了保险起见,许多企业注重短期效益选择‘跟风’发展,也称作产品趋同,这种趋同会导致市场无序竞争,造成效益越来越低”。
对此,王凤忠也表示赞同,“行业内流行一句话‘谁第一个吃螃蟹,谁第一个死’,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是个大问题,如何走出这个怪圈?需要市场、企业家自己去反思,也需要政策的鼓舞和引导”。
政策有突破 关键在落实
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弱势农业。
这些年来,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加工。
几乎每一年,农业农村部都会发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补助设施目录及技术方案的通知》,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项目或者技术方
案实施最低1万元,最高100 多万元 的资金补助。 2016年11 月,农业部印发《全国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多种业态发展。一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接二连三”发展加工流通促融合;二是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前延后伸“接一连三”促融合,鼓励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产品工业渗透融合,创新现代农产品加工模式;四是以园区企业群体为依托,创建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融合发展先导区。
同时,在财政支持上,要求有关支农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公共设施建设等。产地初加工,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合作社建设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扶持项目,对贫困地区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支持。
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产 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提出到2020 年,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 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 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 值比达到2.4: 1。 顶层设计是好的,关键是要把这些政策实实在在“落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科研工作真正做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