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俗话说“看天吃饭”,说的是农民伯伯看老天爷的脸色来获得收成。种田种庄稼,得看气候;出门穿衣服,得看天气预报;身体健康,少得疾病,也得看着老天爷的脾气行事。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要顺应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可忤逆,也不可不当回事。如果能感知周围的风寒暑湿,日月的远近偏离,并能顺势、适时地调整自己的饮食与起居,使身体能与环境同步,那就能远离疾病、获得健康与长寿。
古人制定的历法,不仅指示时间,还有很多自然规律在里面。
比如今年的马年比较特殊,有一头一尾两个“立春”,是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这是因为有一个闰九月,也就是说实际上农历有13个月。民谚说“年逢双春雨水多”,现代农业专家曾就“地支与气候”的关系,对吉林长春一带74年间的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丑年和午年雨水多”,丑年即牛年,午年即马年,看来我们要度过一个湿漉漉的马年了。上半年湿热尤其夏季闷热湿重,下半年燥气重得厉害。
老年人要注意心脑血管、血液病、血压、情绪、睡眠问题,天气不好不要出门;中年人要注重脾胃呵护,否则容易胃寒、便溏、腹胀、食欲差、多痰咳嗽、四肢酸痛、颈椎腰椎病发作;小孩子要注意脾胃和肾气的维护,避免肺炎、咳喘、过敏等。因湿热影响人体排除毒素,因此很多人会受到痔疮、便秘、皮肤病的困扰。
具体到每个节气,我们最好在每个节气变换的前后3天,做一些食疗或经络调整,以适应气候和物候的变化,方能保身体平安。
在大寒至春分前,即1月20日至3月21日,经历暖冬之后,气候骤变寒冷,会产生外寒内热的症状,表现为关节僵硬疼痛,尤其是腰椎;皮肤容易长痘长疮。
要想不出现这些病痛,就要在起居和饮食上提前准备,多加注意。首先,外衣要穿挡风的长衣,里面至少要穿一件贴身背心在衬衣里面或是保暖性好的打底衫。避免寒气溜进你的骨头缝里。建议老人腰间绑一条发热腰带,效果奇好。
在吃上,虽然冷,但也避开热性鸡肉、羊肉,餐桌上经常有鱼腥草清肺热;荆芥、香菜、胡椒等散外寒;茉莉花茶、莲子心、淡竹叶清心火,以保平安。
春分至小满前,即3月21日至5月21日,气候迅速变暖,春风和煦,花开繁茂,容易出现的疾病是小便发黄、尿道发炎;眼睛发红、还见光流泪。这种上火,用大自然应季的蒲公英煮水,连喝一天,便可解决。踏青出游,眼看绿色,可以降肝火,平复心情。中年人此时养肝,甚至可以用乌鸡白凤丸,男女通用。
要想让身体有抵抗外界寒邪、排除体内湿热的本事,最关键的不是吃什么补品或者增强免疫力的药,而是保护好自己的脾胃,也就是肝、胆、胃、肠、胰腺的消化功能,要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脾胃负担。春天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香椿、和春笋,是祛湿热的好东西;百合、山药、薏米、芡实,又是润肺健脾的药食两用食材。
春天容易有寒湿困脾,身上觉得沉重,胸口发闷,这时穴位对疏肝健脾也有帮助,每天把手搓热,摩擦两侧腋下肋骨和肚脐两边,便可起到促进消化、疏通经络的作用。
(作者系营养专家、私人医生,各大卫视健康栏目主讲嘉宾,著有《食话实说》等书)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