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漫话马铃薯

2018-01-16    来源 : 尚 义

2015年,农业部正式提出马铃 薯主粮化战略,从此马铃薯成为稻 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这对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膳食结 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 意义。 马铃薯的历史非常悠久,远在新 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创立农业时,印第 安人就在北美大陆上用木棒松土种植 马铃薯了。近代考古学家在靠近秘鲁 利马的奇卡盆地发掘出的马铃薯残枝 和块茎,碳14测定为距今8000年。
  马铃薯第一次从美洲“来到”欧 洲,是在1551年,当时西班牙探险家 瓦尔德姆把马铃薯块茎带到了西班牙, 并向国王卡尔五世报告了这种珍奇植 物的食用方法。1570年,西班牙人开 始在塞维尔地区大量种植马铃薯。
  大约到了19世纪初期,马铃薯已在欧洲各国普遍种植。但是各个国家 的人对它的称呼都不一样,西班牙人 管它叫巴巴,爱尔兰人叫它麻薯,法 国人叫它地苹果,意大利人叫它地果, 德国人叫它地梨,比利时人叫它巴达 诺,芬兰人叫它达尔多,斯拉夫人称 它肤地菌或卡福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通人对于食 用马铃薯的热情并不高。原因是马铃 薯表面坑坑洼洼,品相难看,在欧洲 无论是贵族还是老百姓都很难接受。 在迷信的法国,很多人甚至认为吃马 铃薯会引起麻风病。
  首先接受马铃薯的是爱尔兰人, 因为爱尔兰这个地方土地非常贫瘠, 粮食严重短缺,而马铃薯又是一种非 常耐贫瘠且高产的作物,所以饥饿的 爱尔兰人没有那么多想法,马上就投 入到了马铃薯的种植中。而马铃薯也给了爱尔兰人丰厚的回报——几亩贫 瘠的土地就可以种出大量的马铃薯, 足以养活一家人以及他们的牲口。马 铃薯填饱了整个爱尔兰人的肚皮。
  在之后的100 年里,由于欧洲陷 入长期的战乱中,各个国家普遍面临 着粮食不足的困境。吃不饱饭的人就 没那么多讲究了,那些原先看不上马 铃薯的法国人、英国人都纷纷开始大 量种植马铃薯。从此之后,马铃薯才 在欧洲大规模普及,成为欧洲人餐桌 上不可取代的食材。 其实一直以来,马铃薯在欧洲人 的餐桌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主粮而非 蔬菜。因此在欧洲也发展出了许多马 铃薯的主粮化吃法。在德国,人们喜 欢吃煮马铃薯,德国人会把一种小马 铃薯削皮切半放到锅里煮,煮完撒上 一撮类似罗勒叶碎的东西,蘸着酱料 吃;或者是把马铃薯做成泥,拌着肉 汁吃。在比利时,当地人发明了炸薯 条,这种吃法首先是在法国受到了食 客们的欢迎,之后又传到了美国,托 马斯・杰弗逊总统曾经在白宫用炸薯 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在美国名声 大噪,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 饪方式。后来由于麦当劳的大力推广, 迅速成为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吃的一种 马铃薯食物。
  另一种风靡世界的马铃薯食品炸 薯片,则是美国人在机缘巧合下发明 的。1853年,一个富商在纽约一个时 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马铃薯太 厚,就将炸马铃薯退给厨房。为了给 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 一些像纸一样薄的马铃薯,放在油锅 中炸,并撒上盐。让所有人都大跌眼 镜的是,这种“恶搞”出来的食品,却出奇的好吃,从此马铃薯片也开始 流行起来。
  马铃薯第一次来到中国,可能是 在清朝,有史学家考证说,马铃薯是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开始传入台 湾省,然后传到福建、广东等地,以 后逐渐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 马铃薯来到中国之后,迅速成为 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食材,再加上中国 人高超的烹调技艺,出现了许多用马 铃薯做成的美食。这里我们先不说用 马铃薯做成的菜肴,只介绍一些以马 铃薯为主料做成的“主食”。
  在北方几个主要的马铃薯产区, 尤其是在山西、河北一带,马铃薯经 常作为主食出现在餐桌上。但是这些 地区的人们很少像欧洲人那样把马铃 薯煮熟直接食用,或者是油炸之后食 用,而是采取了一些比较复杂的烹饪 方法,将马铃薯变成了更加美味可口 的主食。
  各地马铃薯饼的做法各有不同, 都有自己的特色,比较传统的做法是,把马铃薯洗干净,蒸熟后去皮切成马 铃薯条,越细越好,与鲜奶、盐拌匀 腌20分钟。然后平底锅旺火烧热加油 转中火,将100克左右马铃薯条倒入 锅内,用平铲压成厚度5毫米左右的 圆饼,压实。一面煎黄后小心翻面, 两面煎黄后双面撒匀葱花,一定要将 葱花压入饼内才好吃,待两面呈焦黄 色,马铃薯饼就做好了。
  马铃薯作为一种主食好处非常 多,它营养全面、均衡,含有人体所 需要的18 种氨基酸以及大量纤维素 和微量元素,脂肪含量几乎为零,有 利于人们控制体重以及预防高血压、 高胆固醇、糖尿病等。而且,随着马 铃薯加工技术的发展,也涌现出了许 多更好吃、更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的“马铃薯主粮”。总而言之,马铃 薯主粮化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人们的膳 食结构、促进均衡营养和健康消费, 也能够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实 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农业增效“三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