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先蚕坛:诠释蚕桑与农耕并重

2019-03-19    来源 : 宏 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乡村四月》是宋朝著名诗人翁卷的诗,描绘的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啼叫声声,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足以说明,蚕桑在农耕时代所占的重要地位——蚕桑与农耕并重,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先蚕神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饲蚕最早的国家。先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教民育蚕之神,也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蚕桑之神。在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古代的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的劳动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

《尚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蚕桑的开发是先民走出洪荒、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和显著标志,因此,亲蚕大典自古就与亲耕之礼并重,所谓“天子亲耕以供粢盛,后亲蚕以供祭服”。

先蚕礼

先蚕礼是中国古代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国家祭祀仪礼,祭祀人和被祭祀人物均为女性,由皇后亲祭或遣人祭祀蚕神,有祭先蚕、躬桑、献茧缫丝等三个部分。

在古代,蚕神是人人敬畏的神仙之一,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之情,并表达自己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每个人都虔诚地对蚕神进行祭祀,并由此衍生出许多风俗。

先蚕坛

在北京市的北海公园东北角,有一处掩映于绿树之中的坛式建筑——清代先蚕坛。红墙绿瓦的建筑、庄重大方的“先蚕坛”匾额,提示人们这里曾经是规制完整、建筑精美、彰显礼制的先蚕坛,曾经多次隆重上演过盛大的先蚕礼。

清代的先蚕坛建于“礼明乐备”的乾隆时期,集历代先蚕坛之大成,规模宏伟,功能完备,建筑精美,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九坛(社稷坛、祈谷坛、圜丘坛、方泽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神坛、太岁坛、先蚕坛)格局的最终完成,是清代礼制趋于成熟与完整的重要表现。而先蚕礼作为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国家祭祀仪礼,它的建立与完善是清朝完善内廷管理礼法的重要举措。 乾隆七年(1742 年)七月,大学 士鄂尔泰上奏指出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乃古制,并提出了设立蚕坛的问题。

八月,内务府大臣海望在详加考证历代规制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在北海东北郊建先蚕坛的设计方案。乾隆皇帝对此规划很感兴趣,当即批准,当年便动工,于次年建成。据当时的档案记载,整个 坛区建设共花掉白银74127两。 清代的先蚕坛,占地面积17160 平方米,坛为方形,南向,一层,东、西、北三面均植护坛桑林,正门三楹,左右门各一。入门为亲蚕坛,坛东为观桑台。台前为桑园,台后为亲蚕门,入门为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书的“葛覃遗意”匾,还有一副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殿后为浴蚕池,池北为后殿,殿内有匾“化先无斁”,还有对联“三宫春晓觇鸠雨,十亩新阴映鞠衣”,屏间绘有《蚕织图》。

宫殿左边为蚕妇浴蚕河,南北各有一座木桥,南桥之东为先蚕神殿,北桥之东为蚕所。先蚕神殿,西向,左右各有一座牲亭、一座井亭,北为神库, 南为神厨。坛左为蚕署3间,蚕所亦 西向,共有房屋27间。院内殿宇、游廊、 宫门、井亭、亲蚕门、墙垣均为绿琉璃瓦屋面,意通蚕桑。先蚕坛的建立,既方便了皇后与众妃嫔等亲蚕,又与皇家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将坛庙建筑的规整庄严融于景致优美的山水风光中,匠心独运又相得益彰。 先蚕坛建成后,于乾隆八年(1743 年)定皇后亲蚕礼仪,有祭先蚕、躬桑、献茧缫丝等三个部分。皇后亲蚕,乘坐凤舆,身穿明黄纱云龙女朝袍。凤舆与朝袍,都只有皇后大婚和亲蚕时才能乘坐与穿着。由此可见,清代皇后先蚕礼的规制之高。乾隆帝命宫廷画师仿雍正绘《亲农图》之意,绘制《孝贤皇后亲蚕图》。

祭祀历史

相传周朝的时候,每年阴历二月,王后带领命妇祭祀先蚕,以示劝勉蚕桑之事。以后历朝多沿袭此制,并建造先蚕坛进行祭祀。

明代祭先蚕属于吉礼之一。明初祭先蚕并没有列入众多的祭祀礼仪之 中,史书有记载的只有洪武二年(1369 年)二月,皇后率内外命妇在北郊祭祀先蚕。此后,嘉靖前期曾举行了先蚕礼,嘉靖后期就停了。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 年),在 安定门外北郊建先蚕坛,规定皇后从玄武门(今神武门)出宫进行祭祀, 并派兵10000人分布于祭坛和沿途进行 护卫。

嘉靖九年二月,工部举办皇后亲蚕仪式:蚕将出生之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日上报。顺天府的人员先将主管蚕事的女官送到北郊,工部负责办理相应器物。之后顺天府进呈蚕种并将其送至蚕室。命妇文四品、武三品以上均各带侍女一名陪祀。行礼之前,皇后斋戒三天,女官及入坛执事之人斋戒一天。太常寺人员提前一天将相应物品准备完毕,到祭先蚕当天交予管理各项事务的女官。祭祀当天,皇后身着常服出玄武门,兵卫仪仗和女乐在前导引,由北安门(今地安门)出。

到先蚕坛后,皇后要在具服殿换上礼服。祭先蚕时,皇后行三献礼,礼毕皇后更换常服,率领内外命妇到采桑坛采桑,皇后采桑三条,三公命妇采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九条。礼毕,皇后赐宴,宴毕还宫。嘉靖九年四月,皇后行治茧礼,即选蚕妇缫丝并织成绸缎。 嘉靖十年(1531 年)二月,皇帝 以皇后出入皇宫不便为由,下令于皇宫内建造先蚕坛,当年四月,皇后于 此行亲蚕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罢亲蚕礼。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传统。乾隆八 年(1743 年)定皇后亲蚕礼仪,意在 重视农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物丰民足。 乾隆九年(1744 年),孝贤皇后 亲蚕,举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后亲蚕礼。 据资料统计,自乾隆七年(1742 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170年中, 皇后亲祭的占59次,其余是嫔妃或官 员代祭。

祭祀内容

据《清史稿》记载,“先蚕”礼在每年季春择吉日举行,吉日辰初刻 (早上8点),皇后率妃嫔人等乘舆 出宫,赴先蚕坛,入具服殿,盥洗毕,登上亲蚕坛,行六拜、三跪、三叩礼。

亲蚕仪式依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程序,循序进行,整个典礼要进行多日。

皇后祭先蚕坛后,如蚕已生,次日即行躬桑;如蚕未生,则等蚕生数日后再行躬桑。躬桑日巳时初刻(早 上9点),皇后穿着礼服乘舆出宫, 随行妃嫔等乘舆跟在后面。皇后先在具服殿休息,妃嫔则在其他的房间等候。主管蚕事的女官奏请皇后采桑,引导皇后至采桑处。主管蚕事的女官一人奉钩,跪于右,一人奉筐,跪于左。

仪仗队奏采桑歌,皇后右手持钩,左 手持筐,至东畦第一棵桑树采桑1条, 至西畦第一棵桑前采桑2条,主管蚕 事的女官在旁边协助。采桑毕,歌止。

皇后以钩筐授女官,然后上观桑台御座观看其他人采桑。妃嫔等依次采桑, 妃嫔、王福晋各采桑5条,命妇采桑9 条,养蚕的妇女在旁边协助采桑。采桑完毕,主管蚕事的女官将皇后等人所采的桑叶送至蚕室切碎喂蚕。皇后回到具服殿,众人对皇后行六拜三跪三叩礼。随后,皇后乘舆还宫,躬桑礼成。

茧成之日,皇后着常服,亲诣先蚕坛,举行献茧缫丝礼。太监献酒果,陈设缫丝器具于织室正殿。主管蚕事的女官将圆圆的、洁净的蚕茧献给皇后,皇后挑选出一部分放在筐内,等到回宫后献给皇帝。皇后择茧后至缫丝处,主管蚕事的女官辅助皇后缫丝。

礼毕,蚕妇将丝继续缫完,染色,以供郊庙绣制祭服之用。

现代的先蚕礼

1949 年4月1日,北京市公用局 军管会代表批准,将先蚕坛全部房屋借给北海实验托儿所(今北海幼儿园)使用。自此,先蚕坛遂被北海幼儿园长期借用。为了建设教室、办公室、厨房等教学硬件的需要,幼儿园对先蚕坛的原有布局和园林景观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如亲蚕坛和观桑台被拆除,浴蚕河被填平。 2012年4月19日,“春阴祭蚕盛典”首次在先蚕坛举行。这场仪式是北海公园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合作,复原历史上清朝皇后主持的先蚕礼,向游客普及古代皇家的祭祀礼仪,仪式依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程序,循序进行。

由于先蚕坛一直被北海幼儿园所占,所以祭祀大典只能在坛外广场举行。关于北海幼儿园占用先蚕坛的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已呼吁多年,要求北海幼儿园退出先蚕坛,因为各种原因先蚕坛始终未被腾退。

想当年,恭王府的腾退前后用了几十年,如今,北海的画舫斋铁将军把门,先蚕坛被北海幼儿园占用,关 岳庙被他用……由此可见,清退北京被占用的古迹,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先蚕坛能早日以原貌与游客见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