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回眸沉思,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成绩单虽然振奋人心,但农产品供求 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不容 回避。农业结构调整已时不我待。
新年刚过,年味还浓,我国农业 收到了2017 年第一个大红包。2月5 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继续关 注“三农”问题,这也是中央一号文
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值得注意 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优化放到了首位,提出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回眸沉思,我国粮食生产“十二 连增”的成绩单虽然振奋人心,但农 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 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等问题不容回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授樊明表示,过去长期追求粮食的 高产量,这在粮食短缺时是正确的, 但当下出现的“三高”(高产量、高
进口、高库存)现象,意味着农业生 产结构出了问题,不需要的粮食过多, 需要的却稀缺,这就需要调结构。
如此可见,农业结构调整已时不 我待。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调好 调优调顺?本文将结合国家政策,探 讨各地实践经验,寻求推动农业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种植业怎么调?
统筹粮经饲三元发展 调减非 优势区玉米生产
当前,从种植业来看,我国小麦、 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 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 口逐渐扩大;同时,棉花、油料、糖 料受到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冲击, 进口增加。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快 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近年来一直为农业结构失衡带来的负 面影响深深苦恼,玉米“一粮独大” 问题尤为突出。对此,黑龙江省痛定
思痛,开启了“一减七增”调结构之路, 即适度减少玉米种植,增加水稻、大豆、 小麦、马铃薯、杂粮杂豆、经济作物 和饲料饲草作物的种植比例。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 告诉笔者,全省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调结构。
首先,调整区域结构,建立农产 品优势产业带。按照“调减玉米、稳 定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大草蓿果 蔬”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向,调减北部
四、五积温区高纬度地区的籽粒玉米 面积;在有水源条件的松花江、嫩江 沿岸和三江平原等地区,适度扩大优 质水稻种植面积;在北部麦豆主产区
恢复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和强筋小麦 种植,促进合理轮作;加快平原区尤 其是西部半干旱地区发展杂粮杂豆、 优质北药、经济作物;积极扩大粮牧
结合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和 饲用大豆等饲料饲草作物种植。
其次,调整内部结构,优化粮经 饲种植比例。积极推广米改豆、米改 麦、米改杂等种植模式,把粮仓变为 “粮仓+肉库+奶罐”。黑龙江省整 合
9.75 亿元推动玉米改种大豆轮作 试点,每亩补贴150元,实施米改豆 650万亩。通过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和 畜牧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专业
品种生产。
最后,调整品质结构,提高农产 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注重普通品 种品质提升。在水稻上,重点发展品 质优、适口性好的水稻生产。在大豆上,
重点发展食用型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植。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绿色有机 农产品。2016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 品认证面积达到7400万亩,占全省农
作物播种面积近1/3。
黑龙江省的调结构行动已经取得 了阶段性成效。笔者了解到,全省玉米 种植面积已减少1922万亩,大豆、经 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等都适当增加。
其实,不仅仅是黑龙江,全国很 多地方都已付诸行动。为引导各地按 照科学的、生态的和可持续的要求, 按照功能区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
农业部专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 调 整 规 划(2016—2020 年)》, 对 “十三五”时期主要作物品种结构和
区域布局做了总体设计,目标就是保 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 食糖的自给水平,同时要保障蔬菜的 均衡生产供应。
就拿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生产来 说,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 强化组织推动。农业部多次召开会议 进行部署,先后5次派出工作组赴东
北、黄淮海等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区域, 督促检查粮豆轮作、粮改饲等重点工 作落实情况。目前,相关省份已将调 减面积落实到县乡。二是强化指导服
务。农业部组织专家指导组分区域、 分作物制订10多个技术方案,并在关 键季节发布。各级农业部门组织近30 万名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
线,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 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政 策扶持。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32.5 亿元资金支持玉米结构调整,重点用
于补助发展粮改饲和粮豆轮作。
再比如大豆,近日国家粮食局刚 刚发布了《2016年新收获大豆质量调查报告》,指出从2011 年至2016 年
的5年里,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3 省(自治区)大豆粗脂肪含量和达标 高油大豆比例2项指标持续上升,且 达标高油大豆比例上升幅度非常大。
这说明近年来大豆种植品种调整力度 较大,种植品种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畜牧业怎么调?
优化生猪布局 加速草食畜 牧业
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方式相 对落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是当前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畜 牧业结构性调整,生猪布局优化和发 展草食畜牧业是重点。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 要肉类品种,为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 展,优化调整区域布局,农业部2015 年印发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
猪养殖布局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 2016年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 划(2016—2020
年)》,指导并推动地方合理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 殖区域。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 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和10个畜牧
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协调有关部门加 大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 重点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会同有关部 门研究中央和各级财政对“生猪价格
指数保险”保费进行补贴的办法,逐 步在全国生猪养殖大县的规模养殖场、 大型养猪企业择机全面实施,以利于 熨平“猪周期”。
嗅觉敏锐的浙江省于2013就开始 调整生猪养殖布局,专门印发了《浙 江省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 其中,嘉兴、衢州等养殖过载区域分
别调减生猪饲养量45%和15%以上; 杭州、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则保 持稳定;温州、台州猪肉自给率提高 15个百分点以上;宁波、丽水提高10
个百分点以上。另外,浙江还着力打 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现代畜牧业“金 名片”。比如支持以金华市为主实施 “两头乌猪振兴计划”,扩大“两头乌”
猪商品生产和市场供应量。
经过优化布局,截至目前,浙 江省已基本形成3大生猪产业区块, 即浙北杭嘉湖传统产业区、金衢绍 浙中核心产业带和甬温台丽产业扩 展区。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牛羊肉供给 相对不足,大家也很关注。为推进草 食畜牧业的发展,农业部发布了《全 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大力推动
牛羊规模养殖,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 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重点解决养 殖基础薄弱,饲养方式落后的问题, 同时加强草食畜禽种业建设,加快地
方品种改良进程,健全牛羊良种繁育 体系,开展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遏制 母牛数量下滑趋势。
作为全国10个粮改饲发展草食畜 牧业试点之一的山西省朔州市,每到 8月,乡村田野的苜蓿草、燕麦草满 目葱茏,引人流连。过去,朔州当地
农民种植品种以玉米为主,但近几年 玉米价格走低,农民收入锐减。另一 方面,朔州是草食畜产业比较发达的 地区,尤其是牛羊存量较大,饲草饲
料需求旺盛。面对这一现状,朔州市 大力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 种植的转变,实行草畜配套,促进种 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
结合、农民增收。
“种草的效益远比种粮食的效益 高。”朔城区专业合作社张成厚告诉 笔者,合作社600亩(1公顷=15亩) 地全部种了苜蓿草,种植和收割程序
简单,2016 年是头茬,干草亩产达 到300千克,今年可连续收割三茬, 每亩产量达到1000 千克,每亩获益
1600元。而且养殖户使用新型牧草饲 料,每吨牛奶饲料成本降低了300元,每头产奶牛日增产鲜奶3千克,鲜奶 及牛羊肉品质大大提高。
目前,朔州已拥有规模化奶牛场 225个,提升完善78个养殖小区,奶 牛存栏18.5万头,羊饲养量585万头。
同时朔州市还继续打造知名高端鲜奶、 肥羔羊龙头企业,延伸牛羊产业链条, 增加牛羊产品附加值,从而形成草牧 业发展、畜牧业兴旺、原生态得以保
护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渔业怎么调?
推广生态养殖 保护渔业资源
渔业供给市场虽然一直比较稳 定,但由于资源持续衰退、捕捞产能 过剩、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加重,面临 产品结构优化、消费水平升级的新问
题。改善这一状况,要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渔民 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增 加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过剩的
大路货品种,减少无效供给。
洪湖通江连河,循环畅流,是湖 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洪湖市充分利用 这份资源,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 把洪湖打造成了全球水质优良的淡水
湖泊之一。 “有标用标,无标制标” 是洪湖健康养殖、水产生产的原则, 先后制定了洪湖河蟹、洪湖甲鱼、洪 湖鳜鱼、洪湖黄鳝等四个品种的无公
害水产地方标准,协助荆州市制定了 草鱼等26 个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与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制定了《优 质蟹种本土化培育技术规程》等。严
格并督导渔民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 技术规程进行生产,规范的水产标准 化健康养殖生产经营行为,使全市水产健康养殖覆盖率达到100%。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洪湖市每年 投资近2亿元,改善水产生产条件和 配套设施建设。每年新挖标准化鱼池 3万~5万亩,升级改造老旧鱼池10
万亩。连片开发精养鱼池,配套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实行进排水分家, 循环水养殖,推行增氧机、投饵机、 抽水机“三机”配套,推动水体高密
度养殖。池塘、网箱、工厂化养殖车 间的标准化改造达标升级,渔业设施 装备得到了合理运用。水质监测、池 塘增氧、投饵一键到位。
洪湖市的这种健康养殖方式带来 了渔业的一片利好。全市已形成4个 水产专业乡镇和8个水产养殖大镇, 拥有水产专业合作组织468家,水产
联社8家,家庭农场(渔场)423家; 省市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部 级14家);国家级现代种业示范场1
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6家;国家、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2015年全 市水产养殖面积86.9万亩,渔业总产 值63.3亿元(不含加工值)。
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在推广水 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的同时,还需加强 渔业资源的保护。笔者了解到,农业 部着力加强组织实施好近海的伏季休
渔和长江、珠江禁渔,并大力开展水 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 设,保护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濒危水 生动物。与此同时,压减捕捞产能,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4次“绝户 网”专项清理行动,据统计,全国累 计清理违规渔具近60万张(顶)、取 缔涉渔“三无”船舶1.6万艘。
农业结构的调整,既能够保证国 家的粮食安全,又能够持续改善生态 环境,留下一片蓝天、一片绿水、一 片优质的耕地,为促进数量、质量、 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实实在 在的抓手。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