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返回官网首页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年味”系列
      一个挺漂亮的纸盒子从里到外透着喜庆,里面放着多种自己精心挑选的点心。对于北京人来说,这些点心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自2007年推出“年味”系列产品以来,北京稻香村原生态“年味”系列礼盒已经达到20多款,涵盖糕点、熟食、南糖、年糕、元宵(汤圆)五大类,上百个品种。
      最值得一提的是消失50年的“京八件”礼盒重现京城。民俗专家介绍,京八件原本是清朝的皇室贵族享用的,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讲究老礼的市民走亲访友的热门礼品。
      “京八件”里面装着福、禄、寿、喜饼等8种点心,8种口味、8种造型,年味儿十足;包装也非常独特,盒子配富贵牡丹图案,红花绿底、纸绳捆扎、附有带有年号的红色“门票”,环保型内托和京八件典故介绍。其中,这种喜庆的门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以前京城老百姓走亲访友所带的礼品上都会贴上这样的红色门票。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京八件”之名,对应着福、禄、寿、喜、财、文、吉、子八件人生得意之事。独特的怀旧包装唤起了老北京人尘封的回忆,添加了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勾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怀之情,相信一定会唤起很多人甜蜜、幸福的记忆。如今八大件里的点心,面粉、红枣、芝麻等原料仍坚持采用优质的,只是油和糖等原料的配比可比原先的八大件减了不少。少油少糖,这样更符合现代人健康保健的口味。
      20世纪80年代消失的“老坛子”也重新问世。“老坛子”为京味十足的坛子肉组合并用青花瓷坛罐装,突出环保和可重复利用。此外,花生糖、浇切片、大虾酥这些北京人熟悉的老糖块儿,经过牛皮纸、草绳提手一包装,让人们一下子找到了过年的味道。宫灯造型的“鸿灯糕兆”糕点盒更是为节日增添了一丝喜庆。
      南店北开
      “稻香村”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食品店常见的字号,主要出售“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食物”。食品店取名“稻香村”的最初缘由,一时难以考证。
      有人认为这是源于古典诗词。南宋词人辛弃疾曾写下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稻”和“香”连在一起咏叹。小说《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在大观园里的居所名为“稻香村”,林黛玉也有“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的佳句。“稻香村”这样一个意寓五谷丰登、美好太平的名称,用作食品糕点店铺名,别有一番风味。
      另一种说法则颇有些神话的味道。相传数百年前,江浙一带有一家卖熟食的小店,生意清淡。一天晚上,店里忽然来了一个讨饭的瘸腿汉子,老板见他残疾可怜,就送了些东西给他吃,又见天色已晚,便在店内一个角落里铺上稻草,留他住宿。第二天,瘸腿汉子不辞而别,老板便把他睡过的稻草拿去烧火煮肉,没想到煮出的肉香味扑鼻。于是民间有人传说瘸子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下凡,店主遂将店名改为“稻香村”。从此,他的生意逐渐兴旺,其字号也被人争相使用。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握有南味食品制作绝技和经营谋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伙计来到北京,在当时最为繁华的前门外观音寺(现大栅栏西街东口路北)打出了“稻香村南货店”(北京稻香村前身)的字号,自此,稻香村落户京都。

      铺面坐东朝西,三间门脸,二层小楼,进门左边是青盐店,右边是茶食柜,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稻香村南货店”。开张这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郭玉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南店北开”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北京稻香村前店后厂(又称“连家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肉食,既好看又好吃,不但花样翻新,而且重油重糖,存放数日不干,在气候干燥的北京很受欢迎。当年北京稻香村生产的冬瓜饼、姑苏椒盐饼、猪油夹沙蒸蛋糕、杏仁酥、南腿饼等在京师是初次露面,让习惯吃北方“大饽饽”的京城人享受精致的正宗南方美食。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口口相传
      北京稻香村这家南味杂食店没多久就“火”了起来。大街小巷一传十,十传百,食客络绎不绝。上到名人官僚,下到平头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北京稻香村。拎一盒老北京糕点匣子,买几包酥糖或几块熏鱼,北京稻香村的食品在京城真正成了敬父母、送朋友的馈赠佳品。
      据《旧都百话》记载:“自稻香村式的真正南味,向北京发展以来,当地的点心铺受其压迫,消失了大半壁江山。现在除了老北京逢年过节还忘不了几家老店的大八件、小八件、自来红、自来白外,凡是场面上往来的礼物,谁不奔向稻香村?”而北京稻香村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也是京城糕点铺中的异类,这种经营模式逐渐被后来的饽饽铺、食品铺所效仿。
      作为北京第一家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厂家,北京稻香村深受北京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也成了许多文化名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1912年5月,鲁迅先生来到北京,寓居宣武区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这里离观音寺稻香村仅有两三里(1里=500米)路。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13年到1915年,短短两年多时间,鲁迅先生有记载的到北京稻香村购物就有15次。
      作家谢冰心、京剧名角谭富英等都经常到北京稻香村购物。有一次,谢冰心和吴文藻夫妇来到店里,买了一些熟食和南糖,店伙计包好算账时,冰心夫妇才发现身上没有带钱。伙计跑上二楼请出了掌柜的。老掌柜一见是熟人,满脸笑意,忙说:“东西您先拿去用,下次来一块算就行了!”多年之后,冰心老人忆起此事,对稻香村诚信的生意经仍赞不绝口。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推陈出新
      为了把北京稻香村这块牌子叫得更响,郭玉生和他的门人鼎力开发南味食品,不惜重金从上海、南京、苏州、杭州、镇江请来名师,一个个风味独特的产品纷纷摆上柜台,肉松饼、枣泥麻饼、樟茶鸭、寸金糖……
      2006年以来,北京稻香村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开始在七夕介绍老婆饼、老公饼的由来,并发扬“乞巧节”文化、研发乞巧食品“巧果”,中秋节举办“情送五环月”公益活动,重阳节向百岁老人馈赠特色花糕,元宵节大观园里赏花灯,好运端午赠送传统饰品五色丝……
      2007年春节期间,北京稻香村推出了“年味”系列礼盒,共6个系列10种款式。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情欢迎,春节黄金周期间,产品刚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每天脱销7个多小时。
      2009年,北京稻香村营销策划部走访了营养学家和民俗专家,拟定出符合自然养生及民俗传统的24节气系列养生产品。将中华民族独有的24节气文化内涵,通过食品糕点形式挖掘出来,北京稻香村可谓既传承了传统食文化,又在食品研发上进行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向社会传递了“应时应吃”的健康饮食理念。这表明北京稻香村的产品研发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升了北京稻香村的品牌形象。
      如立春要吃春卷“咬春”;大寒吃江米粉做的年糕取谐音“年年高升”;针对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北京稻香村推出了“立秋肘子”,其肉皮酱紫油亮,鲜香四溢,肥而不腻,回味醇厚,可谓“贴秋膘”主选之一。其他如白露甘薯饼、寒露芝麻酥、立冬佛手卷、大雪红枣糕、冬至捏耳朵、小寒坛焖鹿肉等,同样可口又养生。

北京稻香村:“舍得”成就大天地

      大舍大得
      创立伊始,北京稻香村就遵循一个原则:“选料苛”“用料狠”和“工艺精”。
      创始人郭玉生心里明白,自己做的是老字号绝活儿,料要用最好的,货不能有半点马虎。年节打“连班”(加班),他亲自到油面间去查看,油是不是少放了,火候是不是到家了……
这种传统延续到现在。北京稻香村的总经理毕国才、主管食品厂的常务副总经理池向东也经常下车间去了解情况。
      哪儿的米香,哪儿的果脆,哪儿的肉好,北京稻香村采购部的师傅们都门儿清。核桃仁首选山西汾阳孝义的,那里种植的核桃皮薄,桃仁色白肉厚,香脆可口;玫瑰花要用北京西郊妙峰山和山东菏泽定陶采摘的新鲜花瓣,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香味浓郁,玫瑰油含量高,而且必须是在太阳没出来时带着露水采摘下来的;金丝小枣认准山东乐陵和河北沧州的,这里出产的小枣核小皮薄、果肉丰满、含糖量大;同样是江米,元宵所用的江米为安徽产的粳糯米,包粽子所用的江米则来自黑龙江地区;葡萄干要用新疆的,杏仁要用承德的,龙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华的,松仁要用大兴安岭的,椰丝要用海南的。
      为做好月饼的馅料,北京稻香村的选择不无苛刻,鸭蛋黄由洞庭湖放养鸭吃活食下的蛋加工而成;红豆必须是蓟县产的天津红;黑芝麻则是江西产的小粒薄皮麻;做自来红用的是自制小磨香油,猪油坚持用新鲜板油自炼……
      蜂蜜蛋糕是北京稻香村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北京稻香村的师傅们始终坚持鸡蛋、面粉1∶1的比例。也就是:25千克麦心粉、25千克鲜鸡蛋、2.5千克纯蜂蜜。不管原料价格如何上涨,绝不偷工减料,绝不以次充好。此外,为了保证品质,不得添加一点水,更不能使用膨化剂……
      用料讲究正宗,做工则讲究“凭眼”“凭手”。例如熬糖,何时可以端走全凭师傅的经验,早一分钟没到火候,晚一分钟火候又过了,这就是所谓的“凭眼”。“凭手”是将熬好的糖剪成各种形状,这全是手工活儿。精湛的技艺之外,繁琐的制作工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好东西,再忙也不能省掉半步……
      在北京稻香村人看来,稻香村的产品之所以好吃,之所以畅销,秘诀无非就是“舍得”,即舍得用好料,舍得花功夫。
      链接重点产品
      蜜贡:老北京祭神祭祖用的祭祀糕点,除夕上贡,元宵后撤贡。旧时富贵讲究人家多请木匠将其搭建为塔形,又称蜜贡塔。旧时饽饽铺多于冬季售卖散蜜贡,外观可见挂一红线,其口感酥脆不油腻。
      自来红:京式月饼典型代表。在烤制前,月饼饼皮为白色,但出炉之后神奇地变成棕红色,而且月饼的上边会出现一个深红色的圆圈,所以称“自来红”。月饼面内加入小磨香油。馅由冰糖、瓜仁、桃仁、青丝、红丝组成。口感酥松,有香油、桂花、冰糖混合的香味。
      萨其马:原是满族的小吃。传说萨其马原名“狗奶子糖蘸”,因为最初制作萨其马的原料中,有一种生长在内蒙古地区的叫作“狗奶子”的浆果。还有一种传说,是讲努尔哈赤远征时,见到一位名叫“萨其马”的将军带着妻子做的点心。这种点心不但味道好,而且能长时间存放不变质,非常适合行军携带。努尔哈赤品尝后大力赞赏,并把这种食物命名为“萨其马”。
      桂花缸炉:缸炉是早年间北京满人饽饽铺的一种点心,是当时探亲访友时必送的礼品,尤其送老人和产妇,对身体益处多多。缸炉虽比蛋糕硬,但味道甜香。梁实秋先生曾把缸炉称作满汉细点,也称“缸捞”或“干酪”。北京稻香村的“桂花缸炉”是前几年才恢复的,重现了当年的工艺,并在口味上有所改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