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官网!
秋冬时节,天干物燥,吃个梨清 肺解燥,正是时候。梨,作为秋冬的 代表时令水果,是人类最早种植栽培 的果树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诗
经》中就有关于梨的记载。秦汉时期, 中国梨树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已经非常高了,当时河南、陕西盛产品质优良
的御用梨果。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源自西汉。 到了唐代,人们则开始偏爱蒸煮 的梨子,唐诗中有写道“田家老翁无
可作,昼甑蒸梨香漠漠”,盛唐时期 街头巷尾的这股蒸梨香,想想就让人 神往。据传,当时宫廷里还流行“炉 端烧梨”,王公大臣围着炉子一边烤
梨一边谋政,至今黄淮地区仍有这种“烤梨”的吃法。
明朝兴盛的中药典籍也对梨果有 系统的记录,《本草通玄》记载,“梨, 生者清六腑之热,熟着滋五脏之阴”,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了梨清
热去火、止咳化痰的功效。 清朝时期,一碗糖梨水,成了《红 楼梦》里的“疗妒汤”,秋梨一个, 二钱冰糖、一钱陈皮……虽然这只是
文学作品的临时凑趣,但也足见梨子 清热去燥的本领已经成为当时的共识。 因为梨与“利”谐音,所以至今, 一些地方的酒席都糖梨水收尾,以示
“吉利”。同样的,梨与“离”的谐音, 也养成了人们不分“梨”、不送“梨” 的传统。
什么时候有梨吃?
对于梨来讲,人们不仅盼着秋天 有梨吃,也希望能在春日里看到梨花 盛开的美景。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骚客都被梨花所吸引,写下了关于梨花 的诗句。唐伯虎曾经写道:雨打梨花 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晏殊 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至于苏轼在调侃一位80岁的朋友娶了 18岁的媳妇时所说的“一树梨花压海 棠”,更是被传为千古笑谈。 中国很大,各地气候不同,因
此梨树开花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在 四川,梨花一般二月中旬开花;华 北地区,花期则为三月中旬;西北 与东北的春天来得迟,梨花也因此
迟到一两个月,要等到五月左右才 能盛放。除了地域和气候的限制, 梨的品种对花期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在同一地域,秋子梨类花期
略早于白梨,砂梨花期最晚。 梨花不仅好看,也有药用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花敷脸,有 美白去黑头的功效。看来,古人形容 美女“面似梨花”,不仅是因为梨花的颜色洁白中透着粉嫩,还因为梨花
确实是美女的“福音”。 春华秋实,经过数月的生长周期, 到了农历八月左右,梨子就差不多成 熟了。由于多数品种的梨都较耐贮藏,
所以它的销售周期很长,可以从中秋 节一直卖到春节。东北地区的人冬天 还喜欢吃冻梨,也是别有风味的。
各种梨的特点
作为一种存在了3000 多年的水 果,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梨也出现 了各种不同的品种,总体来说,现在 市面上能买到的梨有五种:白梨、砂梨、
秋子梨、新疆梨和进口啤西洋梨。 常见的鸭梨、酥梨、雪花梨都属 于白梨,也是国内最常见的品种。白 梨一般呈鹅形,上小下大,鲜亮的黄
色与点点均匀的褐斑是其标准相貌。 主要产自河南、河北与山东等地。黄 淮海冲积平原肥沃的砂质土壤,使得白梨皮薄肉厚,酥脆多汁、香味浓郁。
同时,白梨的砂质颗粒感在四大梨类 中属于最低,因此口感极佳。 丰水梨、黄花梨属于沙梨,一般 产自长江流域以及其以南地区,四川、
安徽、广西、福建、湖北等地均有栽培。 和白梨想比,砂梨个头比较大,长相 比较“狂野”,颜色则为绿色或褐色, 表面的锈斑也比白梨更多更大。砂梨
肉质细嫩爽脆,清甜爽口,果皮最薄, 稍有颗粒感,但香气略淡。 京白梨、苹果梨、香水梨都属 于秋子梨。主要产自西北与东北,
这种梨抗寒耐旱,个头较小,形状 呈圆形,颜色偏黄褐。秋子梨口感 偏酥软,果香浓郁,果皮略厚,果 肉内部的硬质颗粒也较多,但是,
得益于北方漫长的生长周期,秋子 梨能够积攒更多的糖分,因此这种 梨的甜度通常较高。
新疆梨的代表是库尔勒香梨,这 种梨个头很小,呈纺锤形,颜色偏青绿。 南疆盆地充沛的日照条件使得库尔勒 香梨甜度称冠。在挑选香梨时,梨的
表皮常常有一层滑腻的保护层,难免 让人心生嫌意。但是,这点其实不必 担心,这些只是新疆梨果实自身分泌 的果胶物质而已。
进口的巴梨、安久梨、考密斯梨 等都属于西洋梨,西洋梨品类繁多, 美洲、欧洲与澳洲均有种植。形状通 常呈葫芦形,颜色有绿有红,多数品
种口感偏软糯,一般甜度很高。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越往寒冷 的北方,梨的个头就会越小、甜度越 高、口感越酥软,但是果皮也会越厚,
果内硬质颗粒也会越多;越往温暖的 南方,梨子则会长得更大、口感更爽脆、果内颗粒感也越小,但是甜度则不及 北方。
梨的存在感为什么越来越低?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如今,梨 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水果,其存在感 越来越低了。小的时候每逢过节,家 里总会买一些梨作为“主力水果”,
但是现在,一年也不会吃几次梨。其 实这并非个别现象,国家统计局的相 关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梨的产量 是 1700 万吨,看起来数字很庞大,
但要知道,这一年中国的苹果产量是 3800万吨,比梨多了2000万吨,1倍 以上。如果说苹果是中国的“第一水 果”,梨比不过很正常的话,那么我
们用柑橘来比较一下,2011年,全国的产量是2650多万吨,比梨的产量还 要多1000多万吨。也就是说,梨早就
不是中国人吃水果的“第二选择”了, 它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为什么梨的地位越来越低?其中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与其他水果比 起来,梨的口感不那么好,吃起来有 些“沙口”。早先,人们可以选择的
水果种类比较少,而梨的种植范围又 比较广,所以这个劣势不那么明显。 但是现在消费者可以买到的水果越来 越多了,梨的劣势在竞争中被放大,
因而逐渐被忽视。 造成梨肉的粗糙口感的罪魁祸 首,是梨肉中含有的“石细胞”。这 是梨类水果果肉中的一种特殊结构,
在发育过程中,会有一些细胞的细胞壁上不断堆积纤维素,逐渐加厚,同 时细胞内部空间被逐渐压缩,直到成 为一个近乎小石块的结构。相信很多
人在吃梨的时候,都曾经吃出过这种 “小石块”,没错,它就是石细胞。
要想避免梨“沙口”,消费者在 选择时,首先要选择成熟的梨,只 吃中间层部位,因为这个部分的石 细胞含量是最低的;其次选择石细
胞比较少的品种,如白梨和新疆梨。 不过,这些都不能改变梨没落的现 状,更为重要的还是通过农业科技 培育出石细胞含量更少的梨品种。
相信如果有完全不“沙口”的梨出 现在市场上,消费者们还是会被它 独有的风味所吸引,梨就能够重回 以往的巅峰岁月了。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