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展专题  /  会展活动

2015国际农商品牌发展(北京)论坛召开

2015-12-21     来源 : 本站原创


      9月19—20日,2015国际农商品牌发展(北京)论坛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论坛,并参观同期举办的土壤治理科技成果展览。论坛提出,农商领域要通过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来实现资源利用、科技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规模整合,推动农业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国际竞争力。


      论坛指出,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指农业生产自身要素的集合、规模的扩大、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产业形态上形成与商业的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把“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结合起来,实现农商经营一体化,把农业产品的品质提升起来,把商业的品牌优势发挥出来,把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凸显出来,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农商创新融合正成为一种大趋势,成为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必由之路。


      论坛认为,通过农商模式创新,可以整合、重构现代农业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现代农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竞争,也正日益转化为产业链竞争。当前,优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市场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服务环节日益成为农业产业链或价值链的主导者,成为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势集成的组织者。农商融合正是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依靠创新模式重构农业产业链,带动品牌农业升级发展。


      论坛指出,通过农商模式创新,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科技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规模整合。对于依然以分散家庭经营为主的中国农业来说,科技应用、市场拓展等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单个农户对此缺乏参与的动力或者能力明显欠缺。许多地方在推广原产地保护,推进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经营时,也往往困难重重。近些年的实践表明,不断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流通模式,开发跨界合作,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是走出上述困境的一条出路。


      论坛强调,通过农商模式创新,还可以推动农业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由于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技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市场需求信息不能有效传导给生产者,加大了农产品供求协调和价格实现的困难,难以有效实现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擎作用。农商融合有利于理顺这一关系,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真正实现消费导向,进而转化为市场价值。


      据了解,2015国际农商发展(北京)论坛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共同主办。来自15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地方政府代表,农商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等共300多人参加论坛。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作了题为《推进农商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品牌国际竞争力》的主旨演讲。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主持论坛开幕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