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小杂粮也有大未来

2014-12-16     来源 : 吉林日报    作者 : news

      吉林省是全国主要杂粮生产省,杂粮也是吉林省农业重要组成部分。高粱、谷子、糜子、黍子、荞麦、燕麦、红小豆、绿豆、黑豆……市场上常见的杂粮品种在吉林省都有种植,其中红小豆、绿豆、高粱、谷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均居全国前列。然而,有统计显示,自2005年以来,吉林省杂粮种植的面积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五彩杂粮又能否做出大文章呢?

  贫瘠的土地、稀缺的水源,这样的地域,对于大多数农作物而言,是生长的“噩梦”,但对杂粮来说,却是“黄金产区”。杂粮主要种植在不适宜大田作物生长的土地上,或是间种在沟边地头的零散地块。因为种植面积小,且又不是主食,因此常常被称为“小杂粮”。

  吉林省是世界公认最适合种植杂粮的阳光区域之一,是我国高粱、谷子、绿豆、红小豆、芸豆、葵花籽等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地区。尤其是吉林省的绿豆和红小豆在国内外市场上知名度较高,其中白城的绿豆和乾安的黄小米已获得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着人们对饮食营养搭配的需求不断提高,市场对小杂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与之矛盾的是,自2005年以来,吉林省杂粮种植的面积和产量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省杂粮种植面积35万公顷,产量165.6万吨,分别比2005年减少0.2%和3.8%。

  杂粮为啥种得少?

  在通榆县瞻榆镇向阳村,记者见到王海时,他正在院子里检查苫布,苫布下面是今年收获的绿豆。“今年价格不好,一公斤的收购价才10块钱多点,怎么也得到12块钱才能卖啊。”

  王海今年种了2公顷绿豆,是村里种植杂粮面积比较大的,但也比去年少种了半公顷。“头些年行情好,哪家不得种上三四公顷啊。这两年价格不好,村里种的人更少了,有的农户把地全都改种大苞米了。”他告诉记者,行情越不好,来村里收粮的粮贩就越会压价,农民忙活一年,到头来却没钱赚。“不如种大苞米好卖、准成啊。”他说,看今年能卖上什么价格,如果不合意,明年他也不一定种这么多绿豆了。

  洮南市杂粮杂豆市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杂粮杂豆交易市场,绿豆一直是这里最主要的杂粮交易货种。市场周围,五颜六色的杂粮杂豆企业牌匾林立。接受采访的几家业户都表示:绿豆今年不好收不好卖。眼下,本应是交易旺季,然而在这里却几乎找不到绿豆的身影。

  绿豆的遇冷,只是杂粮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机械化程度低也是让农民放弃杂粮的原因。

  以豆科作物为例,果实不在同一时间成熟。对同一株作物来说,早熟的和晚熟的时间相差五六天。早成熟的如不及时搓下来会爆在地里,不成熟的提早搓,又会影响成色,降低品质。而像谷子、高粱这些作物,从种植到收获,也都缺少配套农机,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种杂粮太费劲。现在农村雇一个人一天至少100多元,如果雇人干,合不来。农民是啥省事就种啥。”王海说。

  刘鼎越是吉林省一家大米企业的总经理,在他看来,吉林省杂粮资源丰富,但是优质不优价,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产品附加值少,真正赋予种粮农民的收益并不大,这都影响着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产业为何做不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吉林省小杂粮产业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依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出现了单产低、效益低、种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加工包装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与农民、专家和企业主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个制约着吉林省杂粮产业发展的问题逐渐被梳理出来。

  缺少政策扶持。因为杂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目前农民种植杂粮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缺少机械配套。杂粮种植分散,每种杂粮的收获方式也不一样,市场上少有专门针对某一杂粮作物的农机具,杂粮面积过于狭小,制约了机械的研发推广。机械化的发展滞后又反过来制约了杂粮的发展。

  缺少精深加工。吉林省虽然杂粮品种和产量较多,但真正的精深加工企业却基本没有。绝大多数加工企业只是对杂粮进行分拣和包装,甚至连较为普通的豆沙和豆馅生产企业都找不到。

  缺少市场开拓。省内经营杂粮的企业虽多,但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在国内销区直接设立批发点和销售点的企业也较少,大多数是卖给经销商。能直接对外出口杂粮的企业基本没有,所谓的出口也是卖给国内的出口商。

  缺少龙头企业。由于缺少大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省内杂粮生产、销售和加工等环节连接较少,产业化经营发展滞后。

  吉林省具有杂粮生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杂粮越来越受欢迎的当下,如何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呢?

  孙守峰是前郭县王府站镇王府站村守峰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种子是他较为关心的问题。他说,与小麦、玉米、水稻动辄亩产过千斤的产量相比,杂粮作物的产量明显偏低。“玉米、水稻都实现了良种全覆盖,产量和品质都在不断提升,而优质的杂粮种子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产量始终难以提高。”他期待着种子公司在杂粮育种上做文章,能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粮种子来。

  在今年这样的干旱年头儿,由于孙守峰采用玉米和谷子间种的技术,依然获得了好收成。“合作社有30多垧地间种玉米和谷子,一垧地打1.3万公斤玉米,还有1500公斤谷子,增收近万元。”他告诉记者,明年,他将继续向农民推广这种间种技术,还将实验种植新品种——黑小米。

  孙守峰说,抓住机遇,小杂粮里也可以有大未来。

  “五彩”商机如何挖?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对于“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的忙碌情形,双辽市天元润土农业有限公司的网络销售部里的工作人员仍然记忆犹新。11月11日当天,该公司在“天猫”上销售的小米、有机黑豆、黑米等杂粮接到订单5421份,实现销售金额21万余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杂粮因其营养丰富、保健功效明显,逐渐成为现代人健康生活的“保健品”,也成为粮食商品中的抢手货。

  如今,随意走进一间超市的粮油货架,都可以见到小杂粮的身影,而且价格普遍高于小麦、大米。在省城一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绿豆的售价为12元/公斤,小米的价格为10元/公斤。

  中粮协专家、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笑然介绍,杂粮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主要种植在沙地、坡地和贫瘠的薄地,可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生长,在这种耕地和自然条件下种植主粮作物产量低,而种植杂粮则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和效益。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的优势杂粮产区,比较适合发展杂粮生产,省内其它地方也有一些适宜杂粮种植的小区域和小地块。

  市场需求的逐渐加大和自然条件的适宜使得吉林省杂粮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刘笑然说,扶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只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宣传推广支持,与水稻和玉米的投入相比,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产业化离不开名牌产品。近几年,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进军杂粮市场。北显牌系列杂粮杂豆、龙坑泉牌小米、增盛永牌杂粮杂豆……一批品牌逐渐在国内市场叫响;白城绿豆、燕麦、洮南绿豆等杂粮被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以生产优质大米著称的吉林市东福米业也推出了杂粮系列。企业在发展杂粮品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

  吉林省杂粮商会副会长赵忠媛说,除了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扶持推动之外,更需要杂粮企业“抱团取暖”,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共同打响吉林杂粮的品牌。

  “我们要让大家都了解吉林省粮食有‘三宝’——黄金玉米、白金大米,还有五彩杂粮。”赵忠媛说,作为商会组织,他们将从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包装标准等方面入手,确保吉林省杂粮产品的竞争力,做到从种植到加工到储存到运输每个环节都领先于国内同行业。“让市场了解和认知吉林省杂粮生产生态环境优越、产品绿色天然的优势。”赵忠媛说。

返回